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真题

关注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剖析

编辑:

2013-02-19

材料2倒数第二段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被称之为“土地新政”,强调了土地征用的审批权限、征地补偿标准的具体确立,对农民关于土地征用作出了新承诺,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在最后一段,根据土地使用性质的划分,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这是作答第四大题第一小题的直接依据,该两段必须精读。本则材料潜含问题与影响——土地问题引发争议与冲突,且具有对抗性和持久性的特征,重在对策揭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出台,表明解决具体申论问题应以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出台具体政策法规为先,并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举措以保障人民利益为本。

【材料3】参考性—数据型与案例型相结合的材料

材料3通过江苏无锡的具体实例揭示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的辩证法则。在阅读过程中只要能迅速捕捉到“土地资源消耗量”、“土地复垦量”这两个关键词,对作答第二大题即可提供参考。

【材料4】参考性—案例性材料

这段材料主要介绍了相关尾矿库、土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加大投入,加强创新,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通过绿色防护带的建造,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扬尘污染,也为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段材料不仅是作答第三大题第一小题的直接依据,还是作答第二大题进行“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参考资料。

【材料5】依据性—案例型材料

这段材料主要介绍了河南省开展的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工作,恢复了大量耕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当地百姓“喜逐颜开”。

【材料6】依据性—理论型材料

这段材料涉及两个重要概念“地荒”与“存量土地”的准确理解与专业阐释。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内容:土地使用的潜力来自于城乡之间的统筹,来自于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通过存量土地的调整和再调整,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能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地荒”问题。另外,大量的土地闲置,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同时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为一些地方变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让土地带来了可乘之机。当然,城乡规划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尽量少占农用地,土地利用必须保证60%以下是存量土地。

由此可见,所谓“地荒”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存量土地”,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

【材料7】依据性—案例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材料

这段材料旨在阐明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原因在于土地供应着98%的全球所有类型的食物,事关整个人类的生存。然而,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退化过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因此,要保持农业产品或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保持土地利用的持续性,防止土地资源退化和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或生产潜力。所以,本则材料在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退化和污染情况以及水土资源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有参考价值。

三、解题思路

第一题:归纳概括题

根据限定资料,进行材料整理,本质上属于主要内容的概括,重在考查考生全面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能力。作答概括类试题,核心要求即在于满足材料的客观性。按照限定的资料范围,看给定资料1、2说明了那些内容,提炼要点的表现形式: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进而按照要点的逻辑关系来加工要点,即为本题作答思路。

首先,揭示问题并分析原因。近年来,土地征用工作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像农村土地征用量过大、征地补偿标准过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无着等。其次,概括影响及危害。一是失地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二是农地征用过多过滥,将造成土地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导致地区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因土地收益,政府的廉洁性和公信力在百姓心中降低。最后,阐述解决之策。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法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依法管理土地,规范征地审批,有序征用土地,防止与民争利;按规定标准足额兑现征地补偿费用,使农民享受征地带来的利益,合理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题:综合分析题

评价问题,本应是分析类题型,但在申论考试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如2007年国考要求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水平,2008年浙江省考要求评价该省的小康社会建设,这种评价是概括性的,而不是分析性的。前者需要概括材料中提出的持续利用土地工作方针;后者需要总结浙江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方向和思路,这本质上是对“工作方针、总体思路”也可以说是“发展战略”(按浙江题的情况)的概括,概括的内容,正是某项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方针。

本题为资料的深度提炼概括题,不仅要求深入理解材料,还要掌握相应的土地持续利用专业知识,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评价:土地资源消耗量、土地复垦量、存量土地、土地生态情况等。

第三题:归纳概括题;概念类综合分析题

第一小题要求概括说明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的目的和意义,即对这些做法的效果与作用进行阐述,属于再现材料主要信息,作答难度偏小,直接到材料中寻找要点即可。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通过总结与归纳,上述做法的目的和意义可从环境改善、土地增量、占补平衡、复垦利用、水土保持、污染治理等方面予以作答。

第二小题要求结合材料对专业名词“存量土地”以及生活名词“地荒”,类似“油荒”、“饥荒”等,进行解释分析,对应试者的土地管理知识以及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作答难度偏大,一般考生面对此问题会手足无措,需要应试者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广涉猎、多积累,公考恰好所考查的就是考生良好的综合知识能力。所谓存量土地,广义上讲是泛指城乡建设已占有或使用的土地,狭义上讲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而地荒,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第四题:归纳概括题

第一小题要求对土地转让市场的两大类交易进行区分,并以此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作答本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准确认识土地转让的概念。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给他人,称之为土地转让。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如今的土地转让是指依法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其次,有效区分土地转让市场。材料2中根据土地使用性质,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以保障农民得到应有的补偿。而土地使用性质,无非以下两种:一是商业性用地,用于建造商品房、别墅等;二是非商业用地,用于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建设。最后,关于如何让农民有权为自己的土地定价,应区分两大类市场分别采取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因类而异。

标签:申论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