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9-06
为大家搜集了2011陕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题目】有人说高考加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有人反对。你对高考加分有何看法?
【题型解析】
该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型中的社会现象类问题,属于社会热点问题,自2009年实行高考加分政策以来,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社会上对该种政策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要答好此题,考生需要了解高考加分的初衷,高考加分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述背景破本质:
高考加分政策,顺应了我国提倡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式转变的号召,旨在照顾特殊生和奖励特长与优秀,保证高校能够招收和培养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但是由于目前的加分政策还不够完善,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高考加分事关考生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我国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政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
谈影响析原因:
一方面,单纯的考试反映的只是学生学业成绩、文化知识方面的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不能衡量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不利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分政策出台的意义就是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不足,可以对于少数民族以及欠发达地区,受教育条件差的学生和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及能够在某一方面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生予以照顾和鼓励。
另一方面,之所以有人反对,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入一流大学学习深造,让学生依照能够顺利加分的标准去学、去做,阻碍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也使学生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不好心态和习惯,违背了加分的初衷。第二,由此引发了一些造假现象,如考生
资格或身份、考生技能证书、行为事迹造假等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第三,加分项目范围较宽,受惠面较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没有加分项的考生考试名次有较大下降,容易导致学生和家长不平衡心理的出现;第四,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
谈措施提方案:
第一,近期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教育部等部门应该根据要求减少加分项目,并借此机会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认真评估,客观、全面审视了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严格加分资格的考核和审查,对各地成绩及达标标准进行科学衡量,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格认证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家长、学校及学生个人来科学合理地看待高考加分,从方方面面来防止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保证该政策预期目的的达成。
总结提升:
总之,调整和规范工作相辅相成,民众监督与政策完善齐头并进,其根本目的都是为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政策,更好地发挥其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我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必须扎扎实实工作,严格遵守工作过程中部门规范,合理、科学、高效低完成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群众和组织的监督,真正做人民合格的公仆。
【答题误区】
该题属于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答题误区有三个:第一,学生不能正确识别题型,该题为综合分析题,考察的是考生能否深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在判断态度倾向方面出现错误,我们把社会现象类分为消极类、积极类和辩证类三种,各种类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另外如果倾向识别错误,会给考官带来政治倾向不坚定的看法;第三,答题没有高度,针对社会现象,我们常用主题分析法来答题,就是从题目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主体来分析,譬如此题涉及到的有考生、考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社会舆论导向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点。
【高分点拨】
考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类题目时要全面思考,善用辩证思维,注意到题中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政府在创建创新型社会,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实施过程中
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争议。所以这道题属于辩证类社会现象,应该客观全面来评价。
为了将这道题分析透彻,建议考生既从宏观上点题,陈述政府出台这项举措的背景,弥补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又从微观上具体分析这一事件,对其出发点表示肯定,但是其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说明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引发的隐患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接着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展开深入而充分的论证,并指出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展现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有人认为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有智慧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容易成功。你是如何理解智慧与知识的?
【题型解析】
此题为综合分析大模块中的观点类问题,该问题在历年的陕西省公务员面试中出现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尤其以2011为特例,很多系统都有一道观点类问题。观点类问题的典型特征就是标志词“有人说”,但不绝对,考生要能加以分辨。观点类问题分为三类:单观点、双观点和多观点,以前两种居多。其答题思路是一致的,都遵循“三步走”,就话论话、就话论理、就话论人。
【参考答案】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实现价值的钥匙。有人认为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有智慧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容易成功。我认为成功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智慧对知识的引导。对于成功而言,智慧和知识都很重要。
首先,知识和智慧是不同的。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一个学富五车的知识人才,未必是智慧之人。他可能在千万次机械地重复着前人的思想,却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去探究、不去发现,更不会发明创造,没有任何创新能力。没有知识不等于没有智慧。譬如,世界各地没有书写文字的原住民,就是靠他们的长老口传心授,把长期凝聚的智慧一代代承接下来的。就连公认的、极有智慧的人物也有不识字的,比如传闻中的六祖惠能。哈佛的校徽,上面有三本书,其中两本是打开的,有一本却是扣着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智慧是不能只从知识里得到的。
其次,知识是智慧的基础。知识是本,智慧是元,固本才能培元。就象让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干体力活,他会觉的很吃力。只有让他先养好身子骨,才能更好的干好活。知识必须转化成智慧,
才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和力量。否则,知识越多越会成为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越会成为束缚人们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枷锁,非但无助于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人们灵性和智慧的闪现。
总之,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我们既需要重视知识的累计,又需要不断挖掘培养我们的指挥,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了智慧便拥有了未来。
【答题误区】
观点类问题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类题目,很多考生都觉得无法下手,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三个:第一,不能识别题型,即使识别除了题型,也都是按照综合分析的四步答题思路来做答,把两种思路混合起来,是不能够顺利答题的;第二,对一些观点的意思不明白,譬如“德不孤,必有邻”,有些考生根本不知道观点的意思,就不用提后面怎么答了;第三,观点类答题的第二步是就话论理,全面理解联系实际,很多考生不知道该如何联系实际去全面阐述观点。
【高分点拨】
明白了答题误区,考生就该针对性去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了,除了认真审题外,要严格按照观点类的答题思路来答题,先谈观点的字面意思和你的理解是什么(实际上是在表态度),再来论证你的观点(结合现实结合自身都可以),最后就公职立场谈践行,谈自己会怎么做。本题问如何理解智慧和知识,前提是有人说智慧更重要,那么我们一般都知道,知识和智慧都很重要,接下来就这一原则来说明二者的关系,最后表态自己既要重视知识积累又要注重智慧培养,比较有说服力,也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题目】一幅漫画:一位政府人员指挥一群义工撕小广告。你想到了什么?
【题型解析】该题属于综合分析大模块的漫画类题目,为什么把它归入综合分析类大模块,就在于漫画类问题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社会现象,是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受到人们关注,只是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答题思路和社会现象类问题都是很相象的。漫画类题目出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纯文字式的,一种是真正漫画式的,考生可能会发现,陕西省省考漫画类问题出的还是较多的,多用纯文字形式,譬如此题。
【参考答案】
看到这幅漫画,我想到了当下社会很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街头巷尾小广告泛滥,虽然环保部门已严厉打击,但还是屡禁不止,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违背了社会公平。能够发动义工撕街头的小广告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街头广告影响了市容市貌,给城市贴上了牛皮癣,小广告也误导了很多群众,是一些群众病急乱投医或进行违法违规行为。所以治理街头广告是必要的。之所以小广告遍地有,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认识不足。张贴小广告者没有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惟利是图,以身试法;诚信观念缺失,在利益面前,不惜触犯法律、法规。第二,市场需求广阔。小广告泛滥的原因在于其有存在的土壤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体现了部分人诚信的缺失。第三,政府打击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此行为没有及时发现与监督,并且对严重者加以严惩以示警示,才使得贴小广告者变本加厉。
对于街头广告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政府的治理力度还不够,方法还有待改进,不能单单靠撕的方式解决。市民对与小广告的态度也需要及时引导,切断其生存的土壤。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大对于乱贴小广告的人的打击力度,增加监督人手,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其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不受小广告的误导。最后,加强对已贴小广告的清理,充分发动群众和志愿者加入到城市市容市貌的整治中来。标本兼治解决城市小广告问题。
【答题误区】
对于漫画类问题难点在于能否把握漫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果把握不了,就等于说是审题不清,更别提能得高分了。该题反映的就是街头小广告泛滥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一点,然后把握次现象属于消极类问题,接下来按照消极类的思路来答题就可以了,分析原因,阐明对策,原因对策相照应。
【高分点拨】
消极类问题的难点在于把引起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分析到位,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主体分析法和维度分析法,从题目这一现象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主体入手来分析问题。譬如张贴小广告者、小广告内容的需求者、环保部门、法制部门是否严厉打击、群众是否积极监督,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道德风气等等,从这些方面找原因来分析,可以体现出考生较宽的思维面,以及能够深入地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公务员工商系统2011年6月8日下午考题)
【题目】你组织一个听证会,出了问题,使得听证会进行不下去,领导批评了你,你怎么办?
【题型解析】
该题是一道人际沟通类题目,人际沟通类题干通常设定一个人际交往的障碍情境,例如误解、冲突或矛盾。要求考生“身临其境”的对其中涉及的复杂人际关系进行处理,协调各种利益,解决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参考答案】
态度:
召开和民众关系密切的听证会,反映了法制建设的进步,也有利于征民意、集民智,利于政府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次由我组织的听证会进行不下去了,领导批评了我,我不能因此而消沉,对工作有任何抵触情绪。而应知道领导这样做是在关心我、帮助我,是对我负责任的表现。我要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冷静反思,认真处理这个问题。
原因: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我初到工作岗位,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此次领导交办的任务,使其他的工作人员对我产生不满情绪,也导致该活动不能顺利进行。第二,由于我在听证会召开之前没有准备充分,没有预想到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导致对听证会的组织过程和一些程序细节上出现了纰漏,影响了会议顺利进行。第三,在听证会的主题内容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没有完整记录好民众的意见建议,对民众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针对性地回答,或者负责回答的工作人员的回答不能令群众满意等。第四,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可能由于我缺乏与领导、同事的及时沟通,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向同事请教问题,使本可以避免的小问题扩大化,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化解:
寻找到了听证会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后,我必须去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将这个问题为我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首先,我要反思在这次听证会组织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反思各种问题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能力方面经验方面的欠缺引起的,然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尽可能避免。其次,我要向领导和老同事请教组织听证会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譬如该如何准备充分,在程序和内容上要克服什么困难等,保证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做的更好。再次,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多向领导请示和汇报,多向老同事学习和请教,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帮助,决不单打独斗。
避免:
我要吸取此次事件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多向他人学习,多积累经验,做领导放心、同事信任、群众满意的合格公务员。
【答题误区】
该题属于人际沟通类问题,考生在审题阶段必须审清题型,抓住其中的矛盾点:即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由于我们在讲授答题思路时,告诉考生在寻找原因时依次从自身、双方和对方身上找原因,有些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往往泛泛而谈,把老师讲的一些比较具普遍性的原因找出来,这样的效果是很难得高分的,所以一定要在审情题型、确定情况的前提下,针对性回答。
【高分点拨】
人际沟通类题型相对是比较好答的,但考生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让考官觉得你的解决方法是得当有效的,不至于把人际关系搞的更为紧张。在答这个题目时,考生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语言流畅,无语病,流利作答;第二,条理清晰,答题要有逻辑性,前后衔接恰当自然;第三,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谈原因的时候不要泛泛而谈,前提在于考生必须对“听证会”这样的会议形式有简单的了解,才能想出切实的原因,从而较好作答。
2011陕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获取更多公务员信息,请访问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标签:面试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