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选调生 > 其他信息

改变选调生重“选”轻“管”的现状

来源:互联网 编辑:qinh

2010-10-13

改变选调生重“选”轻“管”的现状

——敦促全国部分市委组织部出台选调生的细则

2010年是国家培养选调生工作的30周年,总结走过的30年路长,我们组织、人事部门惊奇地发现一部分当年从高校走上行政岗位的选调生已经成为各级机关的主干力量,为干部队伍结构的改善和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选调体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迅速壮大,各级党委也正陆续地扩大选调生的选拔数量和力度。选拔优秀的、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任职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30年的选调经验证明选调生的确是我们党政后备力量中的活跃分子甚至充当的是时代的先锋、模范。2009年11月中央组织人事部门下决心对传统的干部考核、晋升机制进行有效调整。向全国下发了《新考核法》加大对传统干部考核中唯GDP和论资排辈是瞻的非可持续的选拔任用机制。转而大力提拔、任用年轻、有为的干部,这与选调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年9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2010年之后的“十二五”期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队伍。其中,重点提到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和健全、完善干部管理体制。选调生正是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主力军,而新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省、市两级选调生生的具体管理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干部队伍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引起注意。

小A是某地级市委的一名选调生。出到县委组织部报到时,县委组织部长和有关的干部科的科长人情的接待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和鼓励。作为新时期下的选调生,小A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市委从20世纪90年代恢复选调制度以来,已经先行几批下到基层锻炼、任职。但由于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市委对于选调生的身份认证发生转向,之前的几届定的是行政编制,而后定的是事业编制(行政管理)。而在个县、区组织部门对选调生认识上也出现着分歧,几个县区先前由于下派过几批市委选调生,因此具有相当的经验。在接受选调生问题上认识的很到位,很关注对选调生的培养。而个别偏远的县、区对于选调工作的人事单薄或缺乏相关的认识。特别是在处理关于选调生具体个人利益上,表现得很漠然或是很不支持。工资关系和工资的发放拖欠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到选调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选调工作的开展。近些年,市委(特别是2007年以后)对于选调生工作的管理上处于很滞后的状态,出现只“选”不“管”、不“调”的状态。市委选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锻炼二、三年后将结合选调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对于适合做党政领导的要适时地提拔到相应的岗位上。但事实上,似乎调整就意味着参杂很多“人脉”和关系和利益关系等“特色”因素,所以对于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很是无奈。不仅在待遇上得不到充分保证(个别县区存在拖欠工资的不良现象),而且对于发展前途也存在着相应的担忧。

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市委选调生呼吁主管省、市两级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选调工作的重要性,尽快的出台相关的关于选调生细则规范省、市两级选调生的发展前景,希望少一点利益上的博弈,多一点为选调生创造的平台,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标签:其他信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