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wanghuicms
2013-01-22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公务员言语理解考点讲解:片段阅读供大家学习参考!
考点1 概括主旨题
【核心知识】
概括主旨题是黑龙江省公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对文段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能够归纳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即意在文中,不脱离文段的含义对文段进行概括。
概括主旨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话的主旨是……”“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这段话主要说的是……”
【解题技巧】
概括主旨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压缩主干。文段由句群组成,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含义,把每句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在抽取主干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性,确保文段的意思前后一致,重点语句和非重点语句取舍正确。
2.关联词法。在片段阅读中关联词的结构使句子的前后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大致分为以下六种:①转折后为重点;②递进后为重点;③因果后为重点;④选择后为重点;⑤假设前为重点;⑥充分、必要条件前为重点,反之后为重点。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可以迅速找到文段的主旨。
考点2 态度观点题
【核心知识】
在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中,态度观点题占有较大的比重。此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概括主旨题、文意推断题的考点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考生理解、把握文段主旨,只是提问的侧重点不同,以致最终选项有所差异。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可以推知,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等。
【解题技巧】
态度观点题虽然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及倾向性,但实际的解题关键仍然在于对文段主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解题思路与概括主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借鉴概括主旨题中的关联词法,迅速锁定文段重点,从而确定作者的观点。
2.由于态度观点题本身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行文中会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考生可仔细体会文段的感情色彩,对于文段中给予褒扬,即便不是褒扬,至少是客观中性的评价就基本可以认定为作者或文段支持的观点,而对于文段中暗含贬义用词的说法或观点,基本也可锁定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考点3 文意推断题
【核心知识】
文意推断题是黑龙江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中的必考题型,其难度的设置有很大的跳跃性,易者可为整卷之最,难者也可为整卷之最。可以说,命题人在这种题型中,想考生之所想,往往令考生跌入陷阱而不知所措。
文意推断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可以推知,上述文字意在解释……”等。
对于文意推断题,考生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提问的要求,“意在”“推出”“说明”这些词意味着正确答案暗含在原文的表述中,而没有直接以原文的方式体现出来。作答此种题型,建议考生可以选择如下技巧:
1.巧用排除。根据文意推断题目的出题要求。正确答案不可能以原文方式直接表述出来,因此照搬原文的主旨句这一类选项可直接予以排除。
2.忠于原文,切忌对原文主旨的过度引申。考生在作答文意推断题时还是要对原文主旨进行领会、把握,正确选项只能在此基础上引申,而不能增加个人的主观意愿,过度猜测。
3.比较选项,慎重作答。很多时候选项本身也给我们提供了作答的线索,一般情况下太过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完全”“一定”“总是”等,通常含有相对、不完全意义的表述会是正确答案,如“可能”“大概”“相对”“部分”等。客观地说,这种方法不具有绝对性,考生还是要忠于原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4 细节判断题
【核心知识】
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在国家和其他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时常出现,黑龙江也不例外。
细节判断题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选项理解正确(错误)的一项是……”等。
【解题技巧】
细节判断题要求考生阅读完文段后迅速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相对前三个考点的题目来说,对主旨的把握不是最重要的,注重的是对细节的比对。因此细节判断题的阅读量相对大一些,内容多一些,耗费的时间也自然多一些。
作答细节判断题可借鉴文意推断题的方法:
1.排除法。解答细节判断题与文意推断题在运用排除法时正好相反,文意推断题要排除与原文一致的选项,而细节判断题则是要保留与原文一致的选项。
2.完全忠于原文,一般情况下无需引申。作答细节判断题答案尽可能忠于原文,原文表述绝对就是绝对,相对就是相对,必然就是必然,即使完全与考生的个人观点相悖离也必须忠于原文。
3.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同义替换。通常情况下命题人会将备选项出得与原文不一致,此时,考生可以大胆选择对原文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4.注意命题人对选项进行时态、数量、范围、逻辑等方面的偷换。
标签:言语理解表达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