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甘肃公考《行测》冲刺辅导 资料分析试题陷阱

编辑:qinh

2010-12-15

“答题陷阱“这个词对已经开始做资料分析练习题的考生来说一定不陌生,这也是考生为什么做题时出错率高的原因之一。资料分析答题陷阱就是指题目中设置了很多容易混淆视听的障碍,干扰了考生对于正确答案的判断。资料分析中的陷阱花样百出,令考生防不胜防头疼不已。下面专家就几个最常见的资料分析陷阱想考生一一介绍。

1、时间陷阱

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

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题目:2004年上半年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

A. 12.5% B. 13.1% C.14.1% D.10.09%

【陷阱剖析】时间陷阱。题干中问的是“2004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给的是2005年上半年,容易混淆而错选A。

【正确答案】D

2、单位陷阱

在资料分析中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米与尺,公顷与亩;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不常用的单位,如百万元等,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如亿元等。

【应对措施】在题目中出现单位时,考生要谨记对单位之间进行换算,避免出现计算正确了但是答案却选择错误这种局面。

3、指数陷阱

在经济生活中,一般都会用到两种指数,一种是以特定时期的数据为100,之后时间的数据全部根据这个时期的数据来计算指数,时期改变,但指数的基数不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的股票指数;另一种则都是以上个时期的数据为基数100,下个时期指数均是两个时期的数据之比,时期改变,基数代表的数据变化。

【应对措施】专家提醒考生,在资料分析题中的指数一般是第二种形式,在做题时认真辨别是何种形式,不要误认为是第一种形式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4、间隔年份陷阱

在含有年份数据的资料中,经常会考察诸如平均增长额和年平均增长额之类的题目,这时需要确定从起始年份到末尾年份的间隔。

【应对措施】如从2001年到2008年间隔了2008—2001=7个月份,但从2001年到2008年一共有2008—2001+1=8年,这两个数值不要弄混。

5、题干要求陷阱

题干要求陷阱是指有意把题干中对事物的一部分所做的判断扩大到全体。这类题目故意放大某部分的篇幅企图抓住考生的眼球,往错误的方向上指引。

【应对措施】考生在面对这种陷阱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范围,选项如果超出题干的要求范围,即使符合原文条件,也不是正确的答案。

专家想说的是,题目中的陷阱多种多样,上述的这些只是其中的几个,虽然看起来好像防不胜防,但是冷静清醒的头脑是躲过一切陷阱的妙招。暑期中由于时间较为充分,考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资料分析里的各种疑难杂症,找到破解的方法。专家提醒考生,当珍惜难得的暑假时间,通过这40几天的假期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为夺取高分提供有力的保证。
 

标签:资料分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