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1-05
“因为农村撤并的主要是村小和教学点,它们恰恰在交通最不便的地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刘善槐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徒步上学,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路途中的安全隐患。一旦上学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而学校的宿舍建设与管理未能跟上,家长往往会让其辍学,直到其年龄能够承受该距离,才可能让其重新回到学校。”
走读之伤
大规模撤点并校,导致农村学生家庭距离学校变远,各种不规范的“土校车”应运而生。校车事故连年频发,不断夺走年幼的生命,成为全国的伤痛。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哈咇嘎乡,从2004年开始,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上学,后逐步扩大到三四年级。现在,乡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有173个学生,留守儿童占到四分之一。村里保留的教学点,一般只有六七个孩子和1位老师。
孩子最远的家离学校有25华里,学校采用了寄宿制。“县政府没有同意给学校配备校车,孩子们周末回家都靠家长自己想办法。为了防止事故,学校要求家长一辆车最多只能带两个孩子。我们安排两名老师守在校门口,每个班主任守在自己班的门口,家长来接孩子都要签字。”哈咇嘎乡中心小学马校长说。
而张博老师所在的荔堡镇小学并没有寄宿制,孩子们都是以走读为主。距离远的孩子,父母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上学。
这样造成的经济负担,在被撤校的农村地区更为普遍。“学生往返需要家长或请人护送,负担加重。寄宿在学校,生活费用就大幅增加。一些边远地区出现的家长租房陪读,负担更成倍上涨。”韩清林说。
随着村小的消失,诞生的是许多急剧膨胀的中心校。中国青年报了解到,多省都存在农村中心校超容的现象。
“很多家长还想送一二年级的孩子到中心小学,但是太小的孩子需要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现在老师少,没有办法满足需求。”马校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韩清林认为,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必然带来教育质量提高,但他强调,小学低年级不适宜集中办学。
“撤并农村教学点的弊端,不仅是不利于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导致辍学,而且不利于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教学点都没有了,普及学前教育更无从谈起。”
在四川的大凉山,学前教育是“最弱的短板”。在至少需要20所幼儿园的县,全县一共仅一所幼儿园。地方政府坦承,无法筹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砸锅卖铁都办不起”。
“国家要求2020年普及乡村学前教育,这个蓝图很伟大,但如果措施跟不上,就是可望不可及的。”凉山州的基层教师直言不讳。
恢复村小:“不是低水平的机械恢复”
“撤点并校是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必要性。”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但是实践中,一些地方确实做过了头,撤得过多。”
“在布局调整中,不加区别地搞撤点并校,使大量必须保留的教学点也被撤并,这是百害而无一利。”韩清林说。
高层决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2012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标签:云南公务员考试信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