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ucg
2012-09-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的突破和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连续发出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二〇〇六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必须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面貌,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业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从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入手,推动城镇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高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和纠正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以各种形式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标签:浙江公务员考试报名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