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ss
2014-08-03
欢迎阅读精品学习网为考生整理的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流动儿童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流动儿童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关心随父母打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生存、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
目前,在流动儿童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流动儿童入学门坎高。流动儿童心理素质差。由于流动的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少,沟通少,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导致孩子在性格上较为敏感、脆弱、自卑。流动儿童辍学率较高,问题儿童较多。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有些家长更有不良习惯嗜好,使孩子仿效家长,有的心灵受到伤害而成为问题孩子。由于儿童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正在形成中,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社会的不公平、人与人的不平等,如果这时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加剧他们与主流社会的冲突。
2.“教育仍面临着新挑战。城市的教育需要吸纳、包容外来人口,扩大教育公共服务。城市要打破移民代际贫穷的传递,实行‘包容性发展’,深刻认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在北京,面临着学龄人口的小高峰,在校生人数将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北京的流动儿童2012年已有49万人,其中74.7%进入了公办学校就读。现有的117所打工子弟学校有约8.5万学生就读。
据介绍,一方面,公办校学位并不足以容纳所有打工子弟学生;另一方面,公办校的严格要求和教学质量的差距让打工孩子难以达到,产生自卑,自我淘汰,拒绝进入公立学校上学。打工子弟学校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属于私人办学、个人投资,无人监管;大多没有合法的办学手续;办学条件简陋,教育质量低下;举办者有较强的营利性;学校流动、学生流动、教师流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权益缺乏保障,流动性非常大。
3.儿童医保政策理应无缝隙,全覆盖,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儿童,而要做到这一点,迫切需要从“国家指导”走向“国家主导”,让儿童医保摆脱“地方化”。
国家主导,意味着就应像规定流动儿童教育权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一样,国家明确流动儿童医保也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地方政府现在开始重视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然而,相对于受教育权,医保其实是儿童更重要、更基础的权利,没有生命健康保障,何谈成长发展,医保在流动儿童权利保障的序列中,理应是放在首位的,是地方政府最需要负责的。同时,国家还应规定流动儿童医保的“零门槛”,流动儿童医保应该覆盖0-14岁的所有儿童,不允许学龄前后的差别对待,也不应与别的问题挂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遗漏。
4.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劳动力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到工作,并没有带来一个家庭的转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方面政策的宽松,人口流动由单一的劳动力流动转化为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流动。但由于社会管理的宏观制度背景还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工家庭来到城市之后享受城市的福利保障还存在困难,农民工子弟很难被纳入到城市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去。但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又需要接受教育,怎么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农民工流入较多的城市应运而生。
打工子弟学校虽发挥了历史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它的办学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是比较差的,城市政府应根据自身的财力和资源承受水平,逐步改变这部分较差的基础教育的现状,并担负起流动儿童教育供给和管理的责任;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城市儿童基础教育的需求在减少,某些城市现有的教育资源正在走向相对过剩状态,这客观上也为吸纳打工子弟进入当地公办正规教育体系就读创造了条件。
5.对于广大儿童而言,接受教育是最大的事情。有研究表明,在父母身边的随迁子女,其受教育水平、人格健全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均要明显优于留守儿童,这正说明了父母在儿童教育上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关系到我们祖国未来的面貌和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和补助年轻父母亲自抚育儿女的行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大胆地破除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等羁绊,千方百计地做好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优质、安全而且人人都支付得起的保育、幼教和学校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幼教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为这1亿孩子创设一个公平、和谐、快乐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拥有一个阳光、温暖、亲情环绕的青春。
6.心理学专家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情绪是有根可寻的。首先,这些孩子经常随父母“漂流”,难以接受“一贯连续式教育”,面对变换频繁的环境感到陌生、心慌。再者,这些孩子大多是从乡下来到城市的,生活环境好了,心理却不适应。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现实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平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专家指出:“流动人口的孩子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的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由于这代儿童的社会心理素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流动儿童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从而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7.省外来源的流动儿童相对于省内来源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同伴交往问题和日常生活困难。留守经历会对流动儿童造成负面影响。5岁前半年以上的留守经历会造成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建立不良,从而造成儿童对母亲和父亲的疏远,并且会影响流动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感体验,使其人际安全感降低;5岁以前半年以上的留守经历还会使流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影响的因子变多,从而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困难体验。
据介绍,流动儿童的突出问题还包括:生活不够稳定、流动性大。受现行条件限制,流动儿童在城市所得到的权利和福利保障与户籍儿童相比仍有差距,造成流动儿童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交往比较困难,团体归属感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8.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已经越过了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教育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问题转向以内部问题为主,由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各种教育自身的问题开始显露。
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难以很好解决的制度性原因,是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造成的割裂,使得农民工群体难以享受居住地政府的公共服务。这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关键是要突破目前以户籍为主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居住地为依据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居住于本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视为地方政府的本职工作,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机会。
9.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流动儿童的福利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流动儿童福利仍然实行国家福利责任制,这种福利制度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按计划进行资源分配,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虽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少年儿童的教育成长只争朝夕,流动儿童福利对户籍和学籍管理体制的依附亟须打破。
流动儿童的福利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流动儿童福利事业需要多层次发展,要使其走向组织化、法制化和专业化。
10.留守儿童,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笔特殊的成本,说它特殊,是因为农民工进城,受益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而家庭分离、儿童留守的代价,则要由这些农民工家庭独自承担。不要小看这个代价,曾经有一个来自省司法系统的统计,广东省三大监狱的在押犯中,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八成有过留守儿童的经历。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他们的成长留下了无可挽回的缺憾。
所以,当我们在分享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于那些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社会亏欠他们,城市亏欠他们。为留守儿童做点事情,是我们的责任。这些年来,深圳许多机构和个人正是看到了这份责任,开始为留守儿童的假期奉献自己的爱心。本报就曾连续几年,组织来深圳团聚的外来工家庭去欢乐谷游园联欢。今年暑假,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善举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有人组织留守儿童来深圳与父母团聚,有人组织他们去大梅沙看海戏水,有人组织他们去大芬村学习画画,有人组织他们去弘法寺感受传统文化。留守儿童,成了深圳这个暑假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11.干预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重大问题的社会关切还基本停留在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新闻媒体不断发出呼吁,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如村委会也有所行动,如试图通过邻里互助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情的成长环境。还有,一些地区在摸索寄宿学校的教育模式,避免让留守儿童沦落于精神荒漠。也有一些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去甘霖一般的爱。总的来看,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干预是零散的、随机的、缺乏社会资源投入的,因而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大的作用。让人稍感快慰的是,去年10月,包括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全国妇联在内的12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这个举措具有战略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如此重要和迫切,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长期来看,国家要弥补两个方面的空白,即法律空白和政策空白。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享有与父母团聚的权利、受同等质量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与这两项权利相抵触的地方政策都应取消。
12.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太习惯于采用那种临到年关格外多的送文具发书包、组织一群孩子对着镜头现出笑脸的方式。然而,这样的“送温暖”本质上只是一次性的、挂一漏万式的,对于纾解他们的困难处境和心理孤独,作用有限。惟有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权益、保护他们的安全,才是根本。
教育部等部门的新规中,有些措施对于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应当会发挥一定作用。比如,对16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进行登记,比如在教育资源供应上的“三个优先”原则,对于增加学校、社区对于看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和避免处于天然弱势的留守孩子教育权益受侵害等方面,都会有所改进。但“邻里互助”与“托管”等倡导建议,若无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无更具体的措施予以配合,不能明确托管者的义务与责任,恐怕就只能停留在“倡导”的层面上,难于落实。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流动儿童的现状是什么?全面、准确、客观。字数在300字以内。
2.结合所给材料,试分析如何保障我国的流动儿童的权益?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字数在4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假如你是C市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我国的流动儿童众多,其权益往往被损害,长此以往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C市加快流动儿童权益保障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流动儿童的未来”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流动儿童,希望大家可以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标签:申论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