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dangey
2013-09-21
【摘要】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为您整理了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地理知识:地球的公转运动,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开普勒定律:等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0
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启发思考:地球直立公转、倾斜公转、横卧公转时黄道平面、赤道平面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训练来源:考试大
2.1、快速、正确地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2.2、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
2.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4、想象思考: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太阳直射范围、极圈范围、五带范围等。
2.5、在各种变式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
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结论:H=900-φ±δ(φ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年取-)
例题
1、计算南通31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职业培训教育网-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2、计算10月1日时,澳大利亚悉尼320S的正午太阳高度。
3、设M(纬度00,300E),N(23026ˊS,300E)两地正午太阳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夏至日时,同时达最小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当太阳在11034ˊS时)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除太阳在11034ˊS~23026ˊS移动时)
D、任何时候都Hm≥Hn (当太阳在23026ˊS时,Hn=900> Hm)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 公转地理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补充: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
*学会绘制太阳日照图:
掌握方法:
1、先确定直射光线位置(画奇数根)
2、画出晨昏线位置(过地心)
3、绘出夜半球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给您带来的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地理知识:地球的公转运动,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标签:地理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