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公务员动态

北京公务员:租房花工资一半

编辑:

2014-03-20

本科毕业,她的第一选择是攻读高级翻译的硕士学位。2013年年初,张倩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笔试结束,她觉得自己发挥失常,八成考不上了。

当时,宿舍6个女生叽叽喳喳聚在一起对题。“几个人越说越伤心,都觉得自己肯定要落榜,后来就一窝蜂报考了北京市公务员。”张倩回忆,“这个过程中,我压根儿没有作决定的感觉,像是被大家推着,迷迷糊糊报了名。”

几乎毫无准备的公务员考试,进展却很顺利。“我是去打酱油的,结果,‘酱油’居然打上了。”她很意外。不过,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首选职业。“最想做的还是翻译。”

2013年2月,研究生考试笔试成绩公布,但分数线迟迟没出。张倩将成绩和往年分数线一比较,认定自己落榜了。“按照往年的分数,我没过。”

随后的这段时间,张倩接到了公务员复试通知。此后一个多月,她没有再碰过翻译书一次。“因为赌气,几本书已经被我扔了。可谁知,今年的分数线降低了,我超过了两分。” 说到这里,她的眼角流露出一丝遗憾。

不过,她已经没有退路。一边是毫无准备的考研(微博)复试,一边是奋战了一个多月的公务员考试,她选择了后者。后来,她总安慰自己:初试只超过分数线两分,参加复试也很可能被淘汰。

“当翻译这两年肯定没戏了。公务员入职前要签协议,规定了服务期。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政府人事流动过大。一般服务期都是5年。如果5年内离职,要承担违约责任,而且以后也不能再考公务员了。”她说。

张倩承认,自己的很多决定都带着“半推半就的茫然感”,留在北京也是如此。

2013年,她也报名参加了家乡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选择留在北京?她的答案是:“我也想问自己。”再问,她会笑笑说:“大学4年在这上的,同学都在这边,就是不想回去。”

她还给出了更具“偶然色彩”的理由。在老家的公务员考试结束后,一位监考老师过来问她:“你是在北京上的大学么?”她点点头。“那还回来干什么,那边不是更好?”她无语。

从考场出来,引领考生离开的工作人员和她闲聊:“别回来了,在咱们这么小的城市,碌碌无为的,真没什么意思。你在大城市待惯了,肯定受不了。”

这位领队异常热心地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无为史”。“他告诉我,工作十来年了,还是科员,提不上去,因为单位的一把手也只是处级干部。小地方机关事务相对较少,想找到忙碌的状态都很困难,下午4点多就可以回家了。”张倩说。

这番话吓住了张倩。她想象中的自己,应该每天穿着光鲜挤进地铁;在乘车间隙举着手机频繁刷屏,生怕漏下一点信息;来不及吃早饭,就随便买点,继续赶路……每个细节都应该充满忙碌的气息。

于是,张倩决定留在北京。现在想想,她觉得这个选择稍显草率。曾经立志一起当公务员的舍友,一个去了香港留学(微博),两个去了银行,两个去了私企。

“大家的轨迹都不同。”她说,“不过也有相似的,比如刚入职场的待遇都差不多。住房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

标签:公务员动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