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告与环境的关系

2012-05-31 16:28:38 字体放大:  

  摘要: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社会存在,其运行和管理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对外的经营和业务是如此,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也是如此,必须适应大环境,与时俱进,本文可读。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那么从环境中来看,会计环境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哪些影响呢?具体请看以下内容,供参考.

  环境是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作为一种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总是密切地依存于生产发展的客观环境,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思想、文化和技术等,在任何一个时期问题的研究,永远要以所处的客观环境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任何社会条件下,的各个环节都无一不烙上客观环境的印记。的根本目标是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存在不同的信息要求,因此,作为信息载体的财务报告,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一、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报告的影响

  1.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一直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和国家所有制的要求,这些决定了我国的必然首先以国家、作为信息的第一需求者,因此,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报送各级机关,满足国家各级汇总之用,基本上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报告格式和内容,并不注重体现企业自身的规律。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实行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分离,企业不再是的行政附属物,而是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再是资金的缴拨关系,国家作为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的其他出资者处于同等的地位,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并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因此,财务报告应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国家、作为信息需求者的报告模式,应以满足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要求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在考虑宏观调控需求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关系人的信息需求。同时,随着市场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技术在领域的应用,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进一步明确信息提供的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在大力加强立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项法律,经济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相应的处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已经颁布并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对我国的和揭示均有规范。另外,《审计法》、《注册师法》的颁布实施,直接与财务密切相关;《法》的再次修订,使和财务报告有了更为直接的法律制约和保证,这些法律规范的颁布和适时修改,从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加工处理、对外报告以及验证等方面起到了规范和统一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3.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有极大的发展。人员水平的提高对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就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说,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人员编制的财务报告相对简单,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员素质较高,能够采用比较复杂的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制度和报告形式也会相对完善,所反映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当加强财务报告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改变财务报告的形式,以便推进财务信息的正确加工和公允呈报,为企业信息使用者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财务信息提供条件。

  二、财务报告的改进

  (一)完善财务报告内容

  一是要扩充财务报告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既要报告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同时也要报告未来的经济行为、经济利益或者未来的机会与风险,而且,人们相对更关心后者。因此,企业的产权、人力资源、衍生工具、社会责任、等无疑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信息,应将它们纳入财务报告的要素范围。

  二是要改进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企业准则》明确规定,我国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主要是基于对过去交易、事项的报告。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未来事项的关注变得越来越突出,历史成本的地位将逐渐削弱。因此,针对我国实际,对企业权益影响不大的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计量,而对报表中的重要的资产、负债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能使投资者正确了解企业的现有权益价值,符合重要性原则。

  三是调整财务报告的信息层次。现行的财务模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上能够计量的内容,财务报告中便加以报告,对于上不能计量的内容,在财务报告中则不予以列示。这样,便使财务报告信息局限在的范围之内。针对这种模式外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模式,即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报告那些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的传统的报告内容,如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第二层,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自创商誉等;第三层,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产量或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报告那些可计量的相关信息,如未来风险、面临的机会、未来利润的预测;第五层,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资本。

  (二)改进财务报告的报告方式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主要在财会人员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按账簿进行整理编制的书面报告,外表形式以表格为主。它们的特点是过程原始,效率低下,报送不及时,由此导致信息传递缓慢,不能及时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报告的编制、发布和传递带来了新的革命,书面财务报告将逐渐被电子报告所取代。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电算化处于一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的状态。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国家的重点企业以及处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有很多已设置了完善的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以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甚至进入了电子网络阶段;而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中,电算化仍处于空白阶段,工作仍处于完全的手工记账阶段。因此电子财务报告也应当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和推广。据有关报道,1999年,我国50%以上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年报网上披露;到2000年6月,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发出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网络进行财务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规范财务报告体系

  在现行法定的财务报告体系上,不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差别不大,主要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量信息的报表及有关的说明、诠释。这些信息主要反映在报表之中,也称为表内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投资者、债权人等对于企业信息的需求,不再满足于阅读报表。信息内容的复杂化,使更多的信息无法在表内体现,而许多信息又必须进行呈报,因此表外信息、分部信息就成了报表信息的必要补充。从近期来看,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先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1.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近年来,我国集团公司的迅速崛起给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2.拓宽附注提供的信息量。现阶段我国报表附注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而对于表外项目如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太少。改进后的报表附注应把这些内容作为强制性披露信息,把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作为自愿披露的信息。

  3.调整的结构。可以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披露的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非核心业务是指非经常的或者偶发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在中对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作出划分,其目的在于提供最能够反映趋势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