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密集地看了一些有关中国经济如何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各类研究性文章和媒体报道,越来越觉得很多观点在基调的把握上已经偏离得过于离谱。
对于一个有着近50万亿元GDP规模的经济体而言,所谓转型的成功必然是要形成大多数的胜利者,而不是某个行业倒闭几十万家而仅存一个有某个专利的独特企业。几年来,国内工商业界对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崇拜已经开始出现非理性的成分。就个人气质和成功经历而言,乔布斯绝对属于“大众情人”级的明星企业家,然而仔细研究苹果案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模仿的案例。
在本期的封面文章中,我们开始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精益财务管理”的思想体系,尽管还亟待丰满和细化,但这次是针对大多数本土企业提出的。从《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之初,我们就不喜欢关注某个企业家的灵光乍现成就一番事业的传奇故事,诸如什么罐头换飞机、飞机上8分钟卖掉一家企业、一张餐巾纸上的商业计划成就一个上市公司等等。在我看来,这些故事充满了夸大其词的娱乐性,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餐桌上的谈资,何况在现实世界中用罐头换来的那架飞机从始至终也没能飞上天空一次。就CFO的职业风格而言,我们更愿意研究那些在漫长的企业生命周期中逐渐显露的竞争优势。
无论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在现在乃至未来的竞争环境里,除去某些为市场不齿的垄断行业,那些能获得利润进而持续经营下去的大中小型企业,或多或少都需要某种程度的财务改良计划,无论是压缩成本、改善流程还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优化负债结构等等,事实上,这是最普通的、最不崎岖的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之路,类似研发的奇思妙想、营销的出奇制胜,这些都是少数企业的拿手好戏。
事实上,在少数明星企业的耀眼光环下,在无数无法形成垄断优势的行业里(比如传统服务业、一般制造业等)大多数的企业都会相对平庸地活着,赚取还说得过去的利润,并创造庞大的就业人群。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整个市场体系的平庸中位值(也就是说能确保生存的最低管理能力)毫无疑问一定会稳步地提升,因此追上乃至略略超过这个中位值就是大多数庸众企业的生存底线。
所以,精益财务管理的思想,尤其适合快速提升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生存底线,说句自夸的话,它是真正的平平常常的普适性的企业管理优化之道。套用媒体同仁许知远的一篇《庸众的胜利》的文章题目来自嘲一下,这一轮庞大的中国经济转型的的确确需要数量庞大的庸众的胜利,而不要沦为像印度那样依靠塔塔之类的个案来显示经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