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管理实践

好的战略构思、规划为什么不能落地?

编辑:sx_liuy

2016-04-26

好的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怎么做出来的?里边有涉及到,但只是一个架构,没有展开讲。本站为您搜集整理了“好的战略构思、规划为什么不能落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战略问题,各界讨论的已经够多了,但在中国,对战略的理解还是有很多的分歧。我们今天的脑力激荡,主要是讲企业的战略已经做好,如何才能落地的问题。有人说:战略的落地需要组织多方面的支持,是的,这样的企业战略一定是落地的。问题是,对于企业来说,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等,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让战略落地。

好的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怎么做出来的?里边有涉及到,但只是一个架构,没有展开讲。而是针对领导人的天生状态——战略思维,给出一些描述与建议,用好人力资源。

聂德刚老师对战略构思、规划有专业性的理解,我们把它放在前面,作为参考:

“战略”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力、环境等),选择一个自己想做又适合自己的事,并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去做。

我把所有的战略理论、方法概括为一个简单的“3D”模型,也就是“三维空间模型”。

一维是价值空间:你要做的事是什么?价值与意义何在?

二维是路径空间: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目标?张老师说的那些都是这里面的东西,都属于路径选择问题。

三维是能力空间: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条件和能力?包括你已经积累的和未来能够整合来的?有形的以无形的。

这就像立体几何上空间的一个点,必须对应三个维度的不同坐标。

也就是说,企业制订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必要的条件和能力做支持,必须有合理的实现路径才行。

后来我把“3D”模型做了一下括展,变成“4D”。但是复杂度也相应增加了若干倍,我一般也就不说。

第4给空间就是时间。随着时间的延伸,一切条件都会改变,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纯粹属于“博弈”的性质,互相改变对方的条件。

张忆博老师:

《好的战略构思、规划为什么不能落地?》

这是今晚的主题。俺不先说战略,说说企业的现状好吧?

目前,中国企业很多人在战略方面的状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种情况,现在已经少了很多——缺少战略思考

很多企业界的老板,做企业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准,没有什么长远打算,赚点钱是目的。至于战略是什么无所谓,不想,更不会去做。

第二种情况:认识到战略很重要,要做却很为难。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引用案例说明一下。

有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不断的学习,知道战略很重要,有强烈的意愿做好战略。因为不会做就请了一家国内的咨询公司帮助做。有了战略的构思与规划后,却有点手足失措,觉得无从下手:原来要做战略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人员储备不足怎么办?核心能力没有怎么办?资金不足该如何…….一连串的问题,使他感到为难,还是这样算了,反正日子也好过,管他今后怎么样呢!很快,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抢占了他的市场份额,销售额日益下滑,迫使老板不得不向新的领域拓展,所面对的困难更加让他焦虑。

再看一个案例,都是实实在在企业中发生的故事。

如此反复——

改革开放至现在,企业的战略很重要,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可是,战略怎么做?请咨询公司?还是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如果都不放心那就自己学着做。

有一家民营企业,靠着一个国外买到的领先的产品做到了十几个亿,但始终不能超越自己,或创新产品,眼看着销售额日益缩水。怎么办?老板急啊,终于意识到要给自己的企业做个战略,请了几任经理人都做不来,请咨询公司知道价格不菲,于是乎,决定自己做。接下来,每天都召集中高层管理者讨论企业的战略,但过程中渐渐的就又变成了解决眼前问题的讨论,最后战略怎么做还是不得要领,如此反复。

这两个案例不一样,都同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也常见。

鼓舞人心的战略“蓝图”——

王总是一家新兴产业企业的董事长,一直以来王总对于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十分有自信。他为公司的发展设计了一张宏伟的蓝图,在振奋人心的目标鼓舞下,团队成员一个个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一样往前冲,公司迅速的做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让王总欣喜,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外部价格战越发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内部管理一片混乱,内耗巨大,公司的发展停滞不前,离原来设计的远景越来越远。王总陷入了迷茫之中,自己的战略制定的很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原来,在王总的战略规划蓝图中,只有方向性的目标和理念,缺少战略落地的很多因素。

这些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总结一下:有些企业很重视战略,但就是没有办法做好

下面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主认为战略就是抓住市场机遇。我们还是用案例说明。

进军房地产——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行业成为投资“蓝海”,引发了一股“淘金热”。药业、纸业、金融业、纺织业等“殊途同归”,纷纷进军房地产。

家电企业涉足地产业的时间较早,其中最早的要属格力,1991年7月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不久,中信国安1992年涉足地产业,青岛本土企业海信1995年开始进入。不过,家电企业大规模“转型”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宁波 奥克斯;2002年,海尔、苏泊尔;2004年,美的、国美;2010年,春兰、康佳、TCL。

接下来,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老百姓住房难呼声强烈,于是,政府为了维稳,不断地进行调控。至2010年新一轮政策调控开始之后,几乎没有新的家电企业“涉险”,甚至出现部分家电企业****房地产业务的现象,房地产成为家电企业的“围城”。

一窝蜂的上,就像现在的互联网。

山寨产品——

据媒体报道,中国大陆生产的山寨手机大约在1.5亿支,与品牌手机的产量几乎相等,但是价格却仅仅是正牌手机的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而山寨手机的中间利润高达50%到100%。山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只要有点名气的产品,准有山寨版。

从产品到市场,创新者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投入多少资金,当市场起来之时,就被窃取成果,山寨者走了捷径,从中牟利。创新者知识产权没有被保护,导致山寨产品横行一时。

这个大家就更熟悉了,也给我们消费者一些实惠,但大家都知道,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谁都不愿意创新。

互联网时代——

2010年,时尚服饰美特斯邦威旗下的邦购网上线,集合了网络购物、时尚资讯和互动社区等多个板块。美特斯邦威希望正式从传统渠道,走向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结合并行的双渠道模式,为此美特斯邦威还同时推出全新的线上品牌——AMPM。

据悉,2011年1月3号,邦购网的日销售突破了30万,日交易量超过1000单,每单平均价值超过300元。

但谁也没有意料到,在之后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面对众多的专业网购平台B2C的**,只有招架之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无可奈何,邦购网只能在6000多万白白打了漂之后于2011年10月黯然收场。

这个案例,正在发生中,结局很快就会见分晓。

下面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还有一些企业请咨询公司或者自己做战略,有架构、核心、规划等,但与自己的能力(包括资源)积累不匹配等。

联想之麦肯锡战略——

2000年,联想请麦肯锡作出了三年的战略规划,建议联想走多元化的战略,在三年内将核心业务从现有的IT硬件和配件,扩展到信息运营、电信服务、IT服务、软件、消费电子、OEM等领域,根据麦肯锡战略,联想全面出击,开始了 “从单纯生产电脑的硬件厂商,向全方位的IT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然而,居年联想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03财年,联想除主业IT产品稳步增长外,全线亏损。

对于自身核心能力的盲目乐观(尚未做好进军其他领域的准备),使联想为多元化道路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跨领域经营的风险——

位于“杭州华尔街”的某百货公司,一夜之间突然闭店谢客,老板跑路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地方政府都被惊动,想一探究竟。

原来,该百货公司操盘团队,以房地产起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耕耘和发展,在百货行业,尤其是零售业的积累基本为零。

也就是说,即便是请了咨询公司来做公司的战略、规划、价值体系等等,那也只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和自身已有的资源和能力相结合,就好比让一个木匠突然去改行做裁缝,结局是什么?显而易见。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没有行业经验;缺少跨行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地产与百货的管理模式不同等等原因,最后只好跑路!

都是战略的失败啊

战略规划的归宿——

浙江一家老牌电器生产企业,公司沿用过去的经营管理经验,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内部管理也是粗放的能人式管理,公司长期发展受到制约,于是董事长请到了咨询公司帮助其梳理战略。

公司的总体战略规划**了,公司的使命、远景、价值观,5年的发展目标、各阶段战略重点核心能力培育,阶段性的资源储备、投入与整合等等。

然而,战略规划的**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没有人按照战略规划来做。比如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与培养。一开始招聘了几个大学生,由于各部门没有培养,都流失了,最后公司停止了校园招聘。

公司从上到下,所有管理者工作照旧。最终,战略规划书被锁进柜子,无人问津。

总结一下以上的案例:

1、 很多民企缺少战略思考(没有战略)

2、 有些民企很重视战略,但就是没有办法做好

3、 有些企业主认为战略就是抓住市场机遇

4、 还有一些企业请咨询公司或者自己做战略,有架构、核心、规划等,但与自己的能力(包括资源)积累不匹配等

大家都知道“平衡计分卡”的作者之一,写了一本书,叫做《战略地图》,他在里边列出了4中常见的战略模式,即常见的4种战略:

1) 产品领先

2) 系统客户服务

3) 模式创新

4) 总成本领先

给企业辅导战略的时候,常会碰到一种情况,企业会问:既然主要的战略构想有四种,我该选择哪一种呢?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于是,我就经常会讲一个故事:你要到北京去,有两条路,左边要翻越大山,右边要过大河,你说该如何选择?

有很多企业,非常想要我们给个答案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怎么选择?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没有现实性哦。我们走走看。

走那条路对呢?有对有错吗?企业往往答不上来,一定要我们专家拿主意。接下来,如果你是专家,你会怎么办?

好。接下来,我会讲到企业的条件:你具备了身强体壮的爬山队伍,你还是具备了会搏击大浪的团队?你有登山的设备?亦或是有简易架桥的设施?如果都不是,那你怎么办?

对,决策时考虑资源的因素,做好准备,提前储备好相应的人员、设备,等等。

资源不是现成的,那究竟要走那条路,就要看老板或团队的喜好了,如比尔盖茨所说,做你喜欢的事就一定会成功。

我就会跟老板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看你的决心有多大!我告诉你要选择过河,到时候你害怕水,跑掉了怎么办?

资源的整合是下一步,选择方向是第一步,最好有积累,那就好选了,积累什么就选什么,简单。杰克·韦尔奇上来,就做资源盘点。

然后做战略。

但是很多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还没有积累呢。

我们给企业做咨询有自己的流程,时间关系,只能给大家一个架构,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会展开。

战略的架构——企业总体战略定位。

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还是要落实到战略落地的载体身上——领导人。

第一步,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企业使命愿景宣言书**

1) 企业使命

2) 企业远景

3) 企业阶段性目标和重点

4) 企业价值体系构建

但这是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一开始,企业一定做不出来。没关系,做成什么算什么。后面系统建立了,自己就知道如何调整。

第二步,企业一般也不会做。没关系,先做着。

盘点自己的核心能力

1) 技术核心

2) 市场核心

3) 人才核心

4) 品牌核心

5) 企业文化核心

6) 管理核心

7) 资本运作核心

……

重要的是如何落地。问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企业答不上来。我换了个说法:想想看,你们老板最关心什么?最近三年投钱、投精力最多的是什么?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有一个企业的高层就说:我们老板最近三年头最多的是——人。还有的企业高层说——是厂房,是销售等等。

接下来,我们会问:你们公司发展壮大的途径是什么?常见的选择我们引导一下:

1) 专业化发展

2) 多元化发展

3) 相关多元化发展

一种是横向的发展,一种是纵向的发展。

然后,我们会问:你们现在的管理运营模式是什么?也会给一些常见的选择:

1) 能人管理

2) 科学管理

3) 目标管理

组织保障形式很重要。有什么样的战略,就要有什么样的组织,要配套。如果不配套,就吃力了。

再下来,是资源盘点与整合:

1) 现有的资源核心能力(资金、人才、时间)盘点;

2) 要解决现阶段战略重点的资源配置(已有);

3) 要解决下一阶段战略重点的资源配置(整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这个,我们就叫做规划。

最后一个: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

前5条的逐步达成共识(高层、核心骨干研讨会),并设置每个战略阶段重点的达成途径(模式建立)和资源配置

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模式的问题。所有的战略阶段性重点——核心能力的积累、打造,一定要找出一种模式,可以拷贝的。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战略落地的流程——步骤,难点等。

接下来重要的来了。战略落地的载体——人,领导人。领导者领导力的四个重要维度:战略思维、活力、执着、凝聚力。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专门讲讲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思考、定位、布局,以及资源的储备与配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定位、思路与架构、途径(战略落地)、资源整合、资源配置。

定位的含义:特指人们的认知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则难以改变。这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定位。在战略中,定位包括产业定位、模式定位、产品定位、人员定位等。

思路与架构:指长短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包括阶段性重点及资源储备)。

运用逆推法确定达成目标的执行过程——途径。这种思维很少有人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训练。就是施总今天说的——以终为始,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之一。

资源整合:主要是指资金和人才的储备(也包括人脉与合作)。资源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延滞,尤其是人力资源。

上面是战略思维的几个要素。

活力: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改善、变革的影响力。包括:创新、变革、 “发动机”(自发的把事情做好,并能给别人空间)

这个今天不讲,给个概念。

执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并带动他人

凝聚力:使他人产生追随的意愿

我们只展开战略思维这一维度。其他三个维度:活力、执着、凝聚力暂时不展开。

好,下面我要讲专业术语了,不知道的,以后再慢慢学习。

几种领导人的思维天生状态分析。

A01思维类型:

1、定位:多种小投入尝试后定位(与积累有关系的兴趣)

2、 思路与架构:整体架构构思之后,分阶段性重点(聚焦)

3、 途径(战略落地):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逆推法

4、 资源整合:缺失

5、 资源配置:先想所有的资源配置,后想行动

这是A01思维类型的天生状态,我们会发现,他们具有天生的战略思维能力比较多,所以,大大企业的老板都属于这种,任正非、柳传志、董明珠、鲁冠球、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王永庆等等。

A02思维类型:

1、 定位: 抓住机遇迅速切入(机遇定位)

2、 思路与架构:有整体构思的能力,缺乏构思的意识。(多多益善,导致不聚焦)

3、 途径(战略落地):缺失

4、 资源整合:会抓取大把资源,能不能用得上得看机会

5、 资源配置:缺失

比较一下看看,完全不同。这个类型的人比较多,早期大企业家也很多,都死在了后面,吴晓波的《大败局》案例,多数都是是这个类型的人。注意一下团队的互补就好,孙中山也是。

我们辅导的一家企业老板,看了这个表格,一下子就懂了,自己为什么战略老是不能落地。不懂用逆推法——以终为始,途径不清楚。智商高的人,都对自己反思多,知己就多些。知人易,知己难,就是这个道理——不懂的反思自己。

Y01思维类型:

1、 定位:缺失

2、 思路与架构:缺失

3、 途径(战略落地):缺失

4、 资源整合:主动整合人力资源 先想人力资源配置,后想行动

5、 资源配置:缺失

你看,战略思维缺位这么多,可为什么这个类型的人还有很成功的呢?大成功,比如:李嘉诚、比尔盖茨、马化腾?

Y02思维类型:

1、 定位:缺失

2、 思路与架构:缺失

3、 途径(战略落地):缺失

4、 资源整合 :缺失

5、 资源配置:有了资源之后,再想配置和行动

这个类型的人很有意思,只要战略做好,模式现成,资源配足,你就可以放心了。但是做老板有点难哦,什么都没有,他们难过死了。我们辅导的企业到处找他们的身影,只是,不愿意跳槽啊。

B01思维类型:

1、 定位:缺失

2、 思路与架构:缺失

3、 途径(战略落地):缺失

4、 资源整合:会抓取现阶段的资源,不会储备

5、 资源配置:缺失

缺失的后天是否能够学习或者互补:

除以上类型之外,其他的类型在战略思维上都不具备先天特质,但后天所有的类型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团队互补解决。

通过今天的讲解,最重要的是让大家认识到这个现实,知道一个真实的我

脑力激荡中的碰撞摘录:

贾立宁:

战略落地第一成功要素,看来是董事长、CEO。

老总定好战略方向,看来还需要中层经理人员领会,有制度流程保证落地。

这些案例就像身边曾经发生,甚至正在发生在身边的现象。

吴向明:

其实战略的问题只是董事长,CEO的事。

战略的执行首先是CEO对于战略的理解和把握到底有多少深度。

完全不是(抓市场机遇 ),首先要判断企业的远景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刘翠宇:

对战略的理解,也有差异,以郁亮为代表,有一种观点:市场环境是变化的,而营商环境(游戏规则)是稳定的,所以你知道怎么去做这件事,这时制定战略才是有意义的。就象登山,路径很清楚,但是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才可以去登。而中国的现实是(如地产业),游戏规则在剧烈变化,企业如何应对?

杨怀新:

战略方向与能力、人才不匹配。

李健:

战略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方向对了,下一步的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人才决定战略?

施丽萍:

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情况来选择翻山还是过河。

蔡慧英:

做战略前,先诊断自身吧。

诊断,调研,再战略。

盘点需要咨询公司来配合做,一般企业自己做,不完全客观。

汪永超:

下决心时,就要盘点自己。

(企业使命愿景宣言书)是虚的,却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务虚大于务实,务实的国务院一定得听务虚的政治局。

陈崖枫:

即使是先天有些缺陷的战略,也能通过围绕战略的组织模型加以纠偏。

好的组织模式不仅起到保障作用,更在于放大纠错空间。

本栏目为你整理的“好的战略构思、规划为什么不能落地?”对你有帮助吗?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栏目。

标签:管理实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