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商学管理 > 管理实践

税务师考试基础知识:征税对象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编辑:sx_zhanglz

2017-09-27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在实际工作中也笼统地称之为征税范围,这个小节知识内容众多,究竟哪些是重点下文一一为你提供。

一、概念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因为他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同时,征税对象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征税对象按其性质的不同,通常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资源、特定行为等五大类。从具体的税种去体现,就是每个税种的征税范围。

二、相关的概念

1.税目

税目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税法要素,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设置税目的目的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

2.税基 

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如: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据以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数量基础,为所得税的税基。

3.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一)居民纳税义务人

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居住满1年的个人。

2、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4、在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临时离境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

“临时离境”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

2、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3、实务中主要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没有在中国境内居住,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外籍人员、华侨或者香港、台湾、澳门同胞

4.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

1、不能以纳税人实际取得的收入直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否则,就会缩小税基,降低适用税率。

2、正确的方法:将纳税人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含税收入,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

3、具体分以下情况处理: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计算公式为: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第一种: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计算公式为:

①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

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课后练习

1、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以下适用25%税率的是( )。

A、小型微利企业

B、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的非居民企业

C、在中国境内未设立、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

D、在中国境内虽设立、场所但取得所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适用25%基本税率的是( )。

A、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与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B、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C、小型微利企业

D、在我国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与机构场没有实际联系的境内所得

3、某工业企业2014年5月将自建的办公楼作价9500万元投资于另一工业企业(成本为4000万元)。对该项投资,正确的税务处理是( )。

A、不需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B、以9500万元确认为销售收入,分别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C、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以9500万元确认为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D、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以9500万元确认为销售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看这里~】

要是大家有兴趣的话,请关注精品学习网管理实践-财务;同时精品学习网管理实践栏目整合了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商学分类,都可以来体验一下哦~~

标签:管理实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