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黑名单 减少失败概率

2012-09-29 11:08:04 字体放大:  

当中有上家,比如说相信你的客户,赏识你的老板,和你关系铁的官员;有平家,比如合作伙伴,前同学同事;还有下家——讲信用的供应商,靠得住的代理等等。这并不是一

本简单的名片本,因为实际上不管你的名片本有多厚,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只在一起吃过一顿饭,去过一次party,开过一次会的一面之缘,是一些你连他们的相貌都记不住的人;或是有多过一面的交道,但电话打过去,可能要将自己的名字公司重复很多次,对方都未必记得起你是谁的露水情缘。

真正的人脉,是通过合作或交往,对彼此的行事作风有所了解的人,反过来,这些人也要同时对你有同样的感觉才行。这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如果简化成一份名单的话,我这份名单会有两个,一个是所有靠得住的,值得依赖的红名单,另一个,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不靠谱的,沾上了非死即伤的黑名单。

三种黑名单的来源

在我看来,黑名单,有时候比白名单更有价值,特别是在圈子很小的情况下,减少失败的概率就等于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黑名单的来源有三:一种是像神农试百草一样,自己十几年职业生涯下来,用自己的血泪教训换来的;另一种,则得益于相熟的同行同业们之间的口耳相传,好在依循“坏消息走得更快的准则”,通常做砸了的活,都会第一时间成为行业内的谈资;第三种,是长期观察的结果,看到好的广告,参加好的活动,遇到好的创意固然让人受益匪浅,看到烂的,一样可以整理出一个长长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艺术总监等等的黑名单。以备不时之需,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挨过一刀是为了以后不挨刀,别人挨刀,是为了大家不挨刀。

我自己的黑名单中,最黑的是7年前,做一年一度的柯达嘉年华时遇到的。一直满口答应,积极应对的负责展览之间的表演的公司,突然因为付款方式翻脸,撒手不管,那时候离活动还有三天。

我于是咬咬牙,在72小时之内急call所有认识不认识的演出公司和公关公司来救场,但时间太紧,以至于就算加了钱,也没人敢接手。我最后找了一间小公司帮忙接下来,终于磕磕绊绊地把活动做了,但这72小时里的绝望和殚精竭虑,至今刻骨铭心。这家上海的公关公司,自然是上了我的黑名单,永不录用。

从别人那里来的黑名单里,有一家是某届莱卡风尚大奖颁奖礼的组织者,活动冗长缺乏创意不说,舞台设计成全玻璃的,漂亮是漂亮了,但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滑,二是反光,于是整晚长达4小时的颁奖变成了一出闹剧:先是李冰冰险些在台上被滑到大劈叉,继而是长腿美女莫文蔚一步一惊怕走光,到后期,干脆是所有穿高跟鞋的人都有人搀扶才敢上下台,在台上生动地给上千观众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如履薄冰。

最近上了我的黑名单的人是三天前参加的一个高端冰激淋party上的主持人,英文掺杂意大利语,还有口音奇怪的国语让人不知所云,加上在酒店优雅的不大的空间里声嘶力竭,我躲到角落里还是听到他在大声叫唤:“大家静一静,听我说,喂!安静,我是今天的MC,大家要放尊重点,听我说!”雷的我落荒而逃。

第二天,我在餐厅遇到一个头天也在场的意大利人,说起此人,他表示了同样的厌恶。但据他说,该冰淇凌的总经理就在他旁边,一直大声叫好,频频鼓掌,很赞赏的样子。我们会心大笑后,我不禁想到,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我的黑名单,说不定是别人的大红名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