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2010年E
MBA项目全球百强排行。其中中国项目占11席,且力拔头筹,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乍看中国商业理论和实务,都屁股挂暖壶,有一定水平。
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邹韵指出,这些中国项目,其实大多是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也大多不是内地,而是香港。第一名即香港科技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合作项目。内地只有中欧国际
商学院一家上榜。合作看似对等,但即使香港商业和商科教育都领先内地,还是跟美国有很大差距。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项目也普遍如此。
我更关注的是,虽然手头没有数据,MBA中国项目的全球排名肯定显着低于
EMBA排名。也许可以用上面的逻辑解释,MBA相比EMBA低端,所以多内资而不是合资。但合资的学费也贵,我觉得还有需求的原因。
低的不只是价格。MBA招生要求两年工龄,处于职业生涯早期。而EMBA学生已进入中期,且升迁到相当的级别。但既然上位,在实践中学到管理,证明能力,又何必读?MBA也有种说法,其含金量主要在毕业后三五年,再以后靠业绩。当然活到老学到老,但企业内外有很多更实用,时间更灵活的培训项目。
总之商科教育应该是手段,以MBA为主。但西方的先进经验越先进,离中国的现实就越远。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有亚洲版,不如脑白金给力。MBA学生还指望上课经营关系,到EMBA的层次,能搞的关系差不多都搞了,想搞的上这个课多半也搞不了。
一些高管如同官员,派秘书代读。说明在中国,更多是目的,就是要拿这个文凭,也和官员在职进修一样。西方的人生观是整合的,学习整合于职业规划。中国的人生观是支离的,追求各个局部都圆满。唐骏已经爬上去,还是放不下。中国企业家们大多出身草莽,受教育有限,就更纠结。
有需求就有供给,商学院就是教这个的造成,EMBA中国项目大跃进。这种国别统计,就像GDP也计入外企产出。外企得到市场和人才,我们得到GDP和污染。合作外方得到学费,我们得到虚荣,也包括EMBA项目全球榜的虚荣。
也造成商科教育倒挂,一个EMBA的投入,可以供好几个MBA.中国企业不缺高管,缺大量的中层。中国商科教育反映中国教育,又反映中国社会。孔丘以来就是精英教育和社会。分税制和扩招向高等教育倾斜,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医疗、房产等等,也都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耐人寻味,邹韵强调,除了中欧,内地
名校包括北大,也就是他所在的学校,均无上榜。诉求本位利益,不只是单位的,也有民族产业的。很多行业都已经发出类似的声音。但或许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反思一下EMBA乃至MBA在中国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