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商学管理工程硕士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3年GCT-法律和法学常识篇 ”一文,供大家参考!
13年GCT-法律和法学常识篇
中国历史上主要法典和法学著作:禹刑、汤刑、吕刑、刑鼎、竹刑、秦简、刘邦约法三章、汉律九章、太和律、泰始律、开皇律、《唐律疏议》、《唐六典》、《折狱龟鉴》、《棠荫比事》、《洗冤录》、《元典章》、大明律、大清新刑律、《六法全书》。
西方古代主要法典、法学著作、法学事件:苏美尔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摩西十诫、摩奴法典、市民法、贝壳放逐法。
一、宪法、行政法、诉讼法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需要组织特别机构起草,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全体成员2/3多数通过。
国体和政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民主共和制又有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之分。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英国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其由三部分组成:宪法性法律和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美国宪法》,通称“1787年宪法”。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组织国家机构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组织议会、政府、法院三个机关分别行使,三个机关彼此独立、互相制约。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宪法原则。1906年首次提出,1924年再次阐明。基本精神是: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等五权分立原则。国民党政权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在形式上属此宪法。
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
(二)行政法
行政行为具体包括: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和行政裁决等。
行政合同:亦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和实现特定的行政目标,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实施的指导、劝告、建议、说明、提醒、警示等柔性管理行为。它具有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广泛适用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接受性、沟通协调性等诸多特点和方法,它与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资助等非强制手段一道,构成柔性管理行为体系,在经济与社会管理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行政赔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行政赔偿的方式有金钱赔偿、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三)诉讼法
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伪证:在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就案件有关事实,故意向司法机关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作伪证者要依法承担责任。
无罪推定:指刑事被告人未经法院生效判决确定为有罪前,应被视为无罪。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规定在法律文件中,始于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刑事强制措施和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种类有拘传、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逮捕。民事强制措种类有拘传、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
诉讼中的第三人: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参加正进行的民事诉讼的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的国家称为主参加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的国家称为从参加人)。
附带民事诉讼: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赔偿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诉讼活动。
告诉乃论。在我国,告诉乃论的刑事案件有侮辱、诽谤罪(不包括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不包括引起被害人死亡的),虐待家庭成员罪(不包括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
在我国,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案件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上诉期限为3日。刑事裁定的上诉期限为5日。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民事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算。
在我国,先行给付适用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案件;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其他需要先行给付的案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清偿顺序是:(1)工资、生活费;(2)国家税收;(3)国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贷款;(4)其他债务。
二、刑法和犯罪学
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国际原则。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惩罚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一切犯罪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成立的三要件: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行为的违法性和行为人的有责性。
作为犯罪:行为人以积极动作的行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即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一般指行为人以消极不动的行为方式实施的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岁的人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放火、抢劫、盗窃或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负刑事责任;已满16岁的人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不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动机是指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避险过当。
犯罪的停止形态主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
我国刑法分刑罚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对外国人犯罪还可适用驱逐出境。
犯罪学通常指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主要理论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瓦解论、犯罪遗传学理论、标签理论、不同联系理论等。
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法学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以及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
目前在犯罪研究和预防方面比较关注的有:青少年犯罪、白领犯罪、电子计算机犯罪、无被害人犯罪。
三、民法和经济学
(一)民法和经济法一般理论和重要法条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素:公民、法人、国家。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要素: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主权利和从权利。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且智力正常。16到18 周岁可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到18岁之间,不能完全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法人、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法人是一种组织,不是个人。“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定代表人”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其他法律后果。
人身权是同权利主体的人身关系密切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律权利。依权利客体的不同,分人格权和身份权。包括生命、健康、名誉、肖像、婚姻、亲属等权利。人身权与财产权相对称,共同构架民事权利体系。人身权的特征:(1)人身权的发生以权利主体的人格和身份为前提,是自主权。(2)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3)人身权是民事主体必备的权利。(4)人身权是绝对权。(5)人身权是支配权。
民事责任的种类:(1)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3)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4)共同责任和单独责任;(5)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6)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过错: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心理状态条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强制实行履行;(2)支付违约金;(3)标的物瑕疵补正与其它补救措施;(4)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经济补偿,他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则谈不上损害赔偿。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犯罪行为有重大区别。
(二)婚姻法和继承法
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夫一妻制和重婚罪;直系血亲、拟制血亲、旁系血亲;抚养、扶养、赡养。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列举与此不再赘述。
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下列权利、义务不构成遗产:(1)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利。(2)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切相关的债权、债务。(3)复员、转业军人享有的资助金、复员费、医疗费;公民的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因工伤残抚恤费和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费。(4)国有资源使用权。(5)承包经营权。(6)宅基地使用权。
(三)物权法和合同法
《物权法》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
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3)国家为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债的担保是促进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
共有财产的分割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偿等三种方法。
债的不履行状态有四种:(1)拒绝履行。(2)履行不能。(3)不适当履行。(4)履行迟延。
充抵价款和返还。定金是为担保主债履行的从债。主债履行后,从债也随之消灭。定金的债务由此转化成定金返还请求权。给付定金的一方可请求接受定金方返还定金,或以定金充抵价款。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的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订立合同的过程即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和承诺。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他方作出的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指受领要约的相对人欲使合同成立而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的意思表示。
(四)知识产权
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主体享有。作品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人;其他著作权主体主要指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合同等取得著作权的人。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其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职务作品的归属。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是法人或者非法入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作者可以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职务发明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专利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该申请单位所有。
专利权人的权利就是专利权,包括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主要包括:(1)独占使用权。(2)收益权。(3)处分权。(4)在专利证书上标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专利产品或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权利。
专利权人的义务:实施专利的义务;缴纳专利年费的义务;不滥用专利权的义务。
四、法学理论和法制史
世界各国法曾被分为五大法系,即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法律效力。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强制力和约束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我国法的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一般说,主要有以下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三种。
法律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客观情况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