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教育专业硕士备考经验:教育硕士论文之教育学知识探析:形成、品性与旨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硕士论文之教育学知识探析:形成、品性与旨趣
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如何克服险恶的自然环境到应对阶级的统治,从适应自然再到适应社会,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结成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以一种知识媒介来沟通彼此。乌申斯基说:凡是和人有关的一切知识都与教育有关。然而,以知识传递、人才培养为已任的教育却对知识视而不见,反应迟缓,仅仅将自己的研究锁定在知识的传递形式与学习内容等实践层面上;而对教育学知识的形成、内涵与品性等问题束之高阁,不予问津,从根本上说,知识的概念与教育的概念是无法分离的,因而,我们关于知识和认识方面可能存在的许多问题的回答,对我们教育者如何思考与行动将有重大的影响。[1](毗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生活的社会延续。[2](人生活着的社会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教育学知识的丰富性,如果教育学总是学着其他学科的腔调,那么教育学将迷失自我。
教育学知识是有关教育学的知识,区别于教育实践意义上的教育知识,是两个不同位面上的概念。教育学应确立自己的本位立场,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知识,并引领教育和教育学在价值观层面上的发展。诚然,教育学知识的概念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但教育学知识确实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着重要的隐性作用,对教育学知识的研究能使教育者更加关注教育学学科自我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育学科研究从自在转向自为,从而使教育学的学术生命在实践中不断寻找新的可能。
一、教育学知识的形成
(一)从偶然的教化到必然的教育教育产生之初,由于认识上的混沌,人们并没有将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活动来进行,它的举办受到时间、场地、人员等条件的极大限制。因此,教育具有偶发性的特点,人们有关教育的知识也是混沌不清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经验积累得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活动来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在这种条件下,教育活动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它的发生不再具有偶发性的特点,而变成了一种必然的实践。同时,人们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本身,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知识便产生了。
教育学知识的出现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对教育活动认识的必然结果。教育的发展历经了偶发到必然的过程,对教育认识也历经了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教育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产生。教育学知识的产生是建立在人的发展需要之上的,正因为人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才需要有教育来帮助人得到发展,同时也使得教育与人充满了无限拓展的动力。
(二)从外在的采集到内在的审视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初始的教育,奠基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仅仅是一种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活动。在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有关如何教的知识,也即是说,尽管面对的是简单的经验,但人类为了使这些经验更好地得以传承,还是总结出了相关教育的知识。这仅仅是在实践层面对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可以看作是某种活动的机械性重复。由于教育活动还未能上升到学的高度,上述教育知识仅能被看作是经验的收集和累加,此时的教育活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无知而行。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生产生活,简单的教育活动升格成了专有的文化行为,教育学诞生了。教育学的出现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对教育这一关切自身发展和灵魂健全活动的理性思考,是对如何教育的深层认识。如果说初始教育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教育学诞生后,它更关注的不是外在的教育经验,而是教育自身所蕴含的某些韵律。教育实践观察的是外部的教育现象,而教育学知识则专注于教育活动内部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内在的审视。随着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学知识已由实证性知识的研究深入到规则性、价值性的知识领域中。如果说教育经验的获得是向外扩张,那么,教育学知识的生成方式则是向内用力。
向外扩张获得的只能是数量的增加,而向内用力则关注自身内涵的丰富和博大,追逐的是教育意境的深远和悠长。
(三)从叠加的经验到内化的知识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累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在进一步完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将上述经验进行了较为高级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许多传承多年的教育教学原则,如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最初的教育学知识便蕴含于这些经验的积累和概括中。最初的教育学知识出现在大量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经验总结的方式沉淀在人们的认识中,与其称其为教育学知识,不如称其为教育经验总结更为妥当。对教育活动进行经验总结是人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教育活动本身也正因为在这些经验的指导下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往往采取的是叠加式的方式进行的,也即是说,这一知识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累积的结果,并不是教育学本身自为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活动越来越复杂化,教育学的发展也从自在走向了自为,教育学本身的学科意识开始觉醒。简单的经验总结的形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时,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符合教育学自身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知识来指导和关照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教育学知识应运而生。
相对于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事理性,它力图通过理性的探寻来刻画教育学本身具有的规律,发掘教育现象中蕴含的规则、意义和价值。相对于经验的积累,教育学知识在自身学科意识觉醒的情况下具有自生性的特点,它不再关注简单地增加知识数量,而是更多地注重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内涵的丰富。因此,教育学知识决不是将教育学中的知识进行条块框架描述式的知识叙述形式,而是对如何思考教育进行的有体系的思考,它具备着完整的伦理框架和观念体系。知识决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既作为一个探究过程的结果,同时又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于再观察、再检验、再证实。[4](P43教育学知识一旦形成后,便将在自身伦理和观念的指引下不断地修正自身,促使自身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拓展。
总之,教育学知识的发展历经了从事实的经验到自觉的认识、从散乱的描述到专业的陈述、从感性的接触到理性的探寻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教育的认识,同时在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认识。教育学知识就是通过这样的发展逐步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教育活动和认识中,从而促进教育实践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