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13年MPA考试公共管理预习讲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主要原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主要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首先,必须以此作为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行政管理学对于古今中外的理论成果应当广采博取,兼收并蓄,以丰富和充实自己。我们继承历史遗产,但又不是全面复古,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反对全盘西化。而要在广博纷繁的行政管理理论丛林中辨别真伪,分清良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否则,将划不清精华和糟粕的界限,在吸取理论精华的同时,把糟粕也吸取进来,甚至把糟粕当做精华而加以崇拜。其次,必须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的理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没有行政管理的直接经验,但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政府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时,阐述了有关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丰富和宝贵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和总结。至于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我国其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行政管理家,有着卓越的行政领导才能,而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进行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的理论创造。这是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进行系统地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丰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2.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改革
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与行政体制的改革的联系尤为直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体制改革也逐步地、积极而慎重地展开。十余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配套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由改革旧体制到建立新体制的发展过程。这些改革成果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并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科学地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将大大地充实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跨入21世纪,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中国人民又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进。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确定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实现这样的行政体制改革,必然会引起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必然会遇到许多西方国家所不曾遇到的、书本里没有现成答案的新问题、新矛盾,如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加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等等。这些以及在改革中产生的其他问题,应当成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基本内容。通过持续的和富有成果的研究,不仅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推动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和贯穿始终的生命线。离开这一点,行政管理学研究就会走入脱离实际的死胡同。
3.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与联系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20多年来,与行政管理学相关的学科,如公共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统计学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程度不同地具有了中国特色。由于行政管理学与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部分重合或交叉,部分原理有共通的适用性,因此,这些学科提出的理论、原理、法则、方法、资料等,有些可直接移植融入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之中,有些经过加工可“嫁接”到行政管理学中来,有些则可借鉴或参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过程,应当是开放的过程,越是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从相关学科融会的理论原理越多,就越能加快它的成长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