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路造价师辅导:工程造价计价控制辅导二十四

2013-01-22 11:54:55 字体放大: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关于2013年公路造价师辅导:工程造价计价控制辅导二十四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助帮助!

2013年公路造价师辅导:工程造价计价控制辅导二十四

工程量计算原则标准化的路径依赖二

3.工程量计算原则标准化的路径依赖

在建筑业承发包范畴内,将市场预期虚拟化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有两种:一种是业主和投标单位信息不对称,讲求第三方监管的;另一种是业主和投标单位信息对称,讲求社会管理成本的。选择不同的路径依赖,不仅在解决政府/业主对立的问题上有所侧重,且对技术/经济矛盾采取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以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名义,在2003年7月1日施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计价规范》);是中国政府在促进建筑业市场化中至今走出最远的一步。宣称使用这个标准文本的还有多种理由,包括提高承发包的透明度,防止虚假招投标等。但它最大的作用,还是在构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工程量计算标准化的路径依赖,使得缺乏西方意义议会政治下,建筑业市场化仍然是一种可能。这种路径依赖有两种特点,首先它是业主和投标单位信息对称的,其次它是讲求社会管理成本的,而这两种特点,都是针对它积存的问题而来的。

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当然可以上溯到900年前北宋编修《营造法式》的传统,因为当时便开展了一种“材额制度”,用以控制公共建筑的支出。但成熟的工料消耗制度,却是近代引进苏联模式后才正式定型的。通过建国后几十年的积累,中国政府已经具备一套非常完整的工程消耗量的积累。这种积累虽然有别于市场积累,但却可以为众多的建筑行业竞争者提供一套参照系统,从另一途径构建一种“虚拟化的市场预期”。简言之,在建筑行业进行市场改革之前,由于不存在市场价格。企业之间的竞争被限定在工程量计算是否精确,“按价论斤”的结果便是建筑行业丧生创新能力,而建设方也缺乏财务控制能力。

国家施行《计价规范》以及与之相关的“定量不定价”的概念,却在另一方面将定额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便是《计价规范》中公开了一套工程消耗量,作为招投标阶段的参照系统。这是其他国家的类似制度中所没有的。在构建“虚拟化的市场预期”中,它具备了六个特点:

1)由于消耗量是公开的,所有投标单位都可以按照市场信息价计算出社会平均成本,这便不容易出现盲目报价的情况。除了政府可以知道每个工程的成本外,投标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竞争性的让利下浮。

2)根据标准化的消耗量,投标单位还可以套人不同季度的信息价,计算出市场投标价格指数及其升降情况。

3)遇到建材或人力市场价格比较波动的时候,承包商还可以马上分辨出个别材料和工种的价差因素,立即作出反应。

4)如果施工企业要到国外进行承包或提供援助,它可以很容易便从功能要求的角度框算出自身的成本价,便于控制国际风险。

5)如果概算、预算和决算都是以施工图为依据的话,则标准消耗量的制订也便于将所有信息价都统一在回标价的基础上,符合国际上积累回标价的要求。

6)由于采用回标前核定工程量的形式,总价包干合同的理念仍然可以贯彻下去。

因此,通过施行《计价规范》,政府在规范建筑业市场的行为中起着指标性的作用。一方面它让业主制订游戏规则,在承担解释标书风险的前提下,重新掌握财务控制的工具;另一方面,藉着公开社会平均成本,政府也可以让施工企业得悉自身的竞争处境,不容易做出盲目的投标决定,减少了企业面对的市场动荡?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讲求社会管理成本的方式,在业主和投标单位之间建立了一种信息对称的机制,就是投标信息并不是通过例如咨询公司等的第三方发报,而是由政府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制定的。

这对市场条件仍未完全开放的中国建筑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政府可以按照建筑业目前的生产力拟定行业的消耗量,使建筑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避免大量建筑从业人员被挤掉;另一方面,面对不稳定的市场价格,每家施工企业都很容易找出局部的原因,然后寻找对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计价规范》是一种保护性的政策。

与此相反,境外施行的工程量计算原则,则偏向于在业主和投标单位之间设置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机制:业主不知道投标单位如何组价,而投标单位也不知道社会平均成本。于是,市场风险就必须通过第三方规范市场竞争的条件获得信息。这似乎更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1)市场风险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更加充分得到量化(“用模糊对付模糊”)。

2)由于不可计算的风险都被纳入开办项目中,可以计算的工程量部分的综合单价基本可以维持在稳定状态。

3)通过开放的建材和人力市场,承包商可以发挥资本和人力的替代作用,施工方案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调整。

相关推荐:精品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