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要点(六)

2014-04-17 15:01:09 字体放大:  

点污染源调查

1)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⑴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⑵繁简程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CP的关系而略有不同,评价级别较高且现有污染源与CP距离较近时应详细调查。

2)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⑴排放特点: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断面位置、排放方向、形式(分散或集中)。⑵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⑶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⑷废(污)水的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水质状况。

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⑴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⑵工业类非点源调查的基本内容:①非点源概况: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面积、形式、堆放地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②非点源的排放方式、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③非点源的排污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物理、化学、生化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水质调查时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

⑴水质调查的原则:应尽量使用现有数据资料,资料不足时应实测。

⑵水质参数选择的原则。水质参数包括三类:①常规水质参数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的 pH值、DO、CODMn或CODCr、BOD5、TN或NH3-N、酚、CN-、As、Hg、Cr6+、TP、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②特征水质参数代表CP将来排放的水质。根据CP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CP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③其他水质参数(水生生物和底质)。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一)编写要求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准确。

(二)基本内容

报告书至少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行总结。

(三)总则

总则部分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的一般背景。

(2)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

(3)环境影响识别(表)。

(4)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5)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四)规划的概述与分析

规划的概述与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

(2)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3)规划M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M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4)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M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

(五)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调查工作概述。

(2)概述规划涉及的区域/行业领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历史演变,并预计在没有本规划情况下的环境发展趋势。

(3)环境敏感区域和/或现有的敏感环境问题,以表格一一对应的形式列出可能对规划发展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或条件。

(4)可能受规划实施影响的区域和/或行业部门。

(六)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应突出对主要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按环境主题(如生物多样性、人口、健康、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气候因子、矿产资源、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环境影响;对应于不同规划方案或设置的不同情景,分别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在描述环境影响时,说明不同地域尺度(当地、区域、全球)和不同时问尺度(短期、长期)的影响;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包括环境目标、环境质量和/或可持续性的比较。

(七)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

描述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并概述各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对规划的限制,减缓措施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供有关部门决策的推荐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八)监测与跟踪评价

要提出对下一层次规划和/或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和监测、跟踪计划。

(九)公众参与

包括:公众参与概况;概述与环境评价有关的专家咨询和收集的公众意见与建议;专家咨询和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落实情况。

(十)困难和不确定性

概述在编辑和分析用于环境评价的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可能对规划过程的影响。

由于规划处于决策链的中高端,与其他政策、计划、规划联系紧密,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很多,所以调整比较频繁。在规划环评报告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以下以木里河干流水电规划环评的问题与不确定性为例说明。

(十一)执行总结

采用非技术性文字简要说明规划背景、规划的主要目标、评价过程、环境资源现状、预计的环境影响、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总体评价结论。

编制执行总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等非专业人员理解报告书的内容。

(7)公众参与的主要意见和处理结果。

经过调查,公众的主要意见为:尽快予以实施;应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提出修订措施;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建成后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统一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价,以鼓励使用地下水;正确处理好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受局部、部门、个人利益驱使,使节增水量重新进入农业灌溉系统,无法保证向塔里木河的供水。

已将公众参与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由塔管局在近期对公众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类,作为规划方案调整与建设项目设计的参考。

(8)总体评价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增加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塔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的目标,源流与干流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实现改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的目标,源流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减少河道引水的基础,增开地下水是流域水资源的有效补充,河道整治是满足向塔河干流输水的条件;而在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退耕封育和灌区节水改造是增加向下游输送生态用水水量的前提,进行堤防建设等河道治理工程是保证将河水输送至下游的条件,通过大西海子水库退出农业灌溉,作为生态调蓄水库,是将生态水输送至台特玛湖的保证。

经分析认为源流区、干流区各项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布局基本合理。

为确保改善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环境的目标,应尽快开展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采集者退散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后,会对流域的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增加源流向干流的输水量,向大西海子断面以下下泄3.5亿m3的水量,水流到台特玛湖;在源流区、干流上中游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初步恢复与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状况;改善灌区灌溉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退耕封育移民安置需要重新开荒解决生产用地,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应对移民安置方式、安置区进行调整。

在本次评价中发现,除干流外各源流流域不同程度地出现卫片解译面积大于综合治理统计面积现象,即可能存在“黑地”问题。应杜绝流域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按规划要求保证各河道下泄水量的前提下,认真开展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督。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衡量,本规划是可行的。

<--环境影响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