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点十

2014-08-27 10:35:30 字体放大:  

了解地下水EI预测模型概化

⑴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来进行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⑵污染源概化。污染源概化包括排放形式与排放规律的概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以概化为点源或面源;排放规律可以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或非连续恒定排放。

⑶水文地质参数值的确定。对于一级评价,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和弥散度等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对于二级、三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值,可从评价区以往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成果资料中选取,或依据相邻地区和类比区最新的勘察成果资料确定;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又缺少资料的地区,二级、三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值,也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

地下水EIA

熟悉不同类型CP地下水EIA的原则

⑴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EI预测结果为依据,对CP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各实施阶段(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不同排污方案及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地下水EI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对比,推荐地下水EI最小的方案。

⑵地下水EIA采用的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

⑶Ⅰ类CP应重点评价CP污染源对地下水EP目标(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其它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评价因子与影响预测因子相同。

⑷Ⅱ类CP应重点依据地下水流场变化,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掌握不同类型CP地下水EIA的要求

⑴Ⅰ类CP。评价Ⅰ类CP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时,可采用以下判据评价水质能否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a)以下情况应得出可以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结论:①CP在各个不同生产阶段、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以外地区,均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②在CP实施的某个阶段,有个别水质因子在较大范围内出现超标,但采取环保措施后,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b)以下情况应做出不能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结论:①改、扩建项目已经排放和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中已经超标。②削减措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在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⑵Ⅱ类CP。评价Ⅱ类CP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水头)影响时,应依据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的原则,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及其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等。⑶Ⅲ类CP。Ⅲ类CP的EIA应按照⑴和⑵进行。

<--环境影响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