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备考,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201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要点提炼,希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帮助!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基本地籍图的精度要求,包括界址点的精度、面积量算精度、地籍图格网和点位展绘精度以及地物点的测定精度,其中面积量算精度在第六章讨论。
(一)地籍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地籍界址点的精度指标是决定地籍图精度的主要因素。图解界址点的精度就是其图上位置精度;解析界址点是分别由其数值坐标和图上位置表示的,其点位精度的指标也不同。解析界址点数值坐标的精度只与测量及计算手段有关。其图上位置的精度因展绘误差影响而在前者基础上降低,展绘误差的大小有取决于展绘手段,且与测图比例尺分母成正比。在《地籍测绘规范》中规定:
1.地籍界址点的精度
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而定。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问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5—3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问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式计算结果。
2.建筑物角点的精度
需要测定建筑物角点的坐标时,建筑物角点坐标的精度等级和限差执行与界址点相同的标准;不要求测定建筑物角点坐标时应将建筑物按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表示于地籍图上。
另外“地籍规程”上规定界址点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界址点分为两类,以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为一类,街坊内隐蔽界址点及村镇内部界址点为二类。
土地整理程序
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践,土地整理程序一般如下:
(1)确定土地整理区域,提出工作方案。县、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分区和有关专项规划,选定实施土地整理区域,制定实施土地整理工作方案。土地整理区域一般集中连片,规模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2)组织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具体分析土地整理潜力、综合效益,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权属调整的意见等,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完善有关规划及各类备件。
(3)依法报上级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上级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结合当地情况,审核、批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工作方案并进行备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及工作方案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作方案,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整理建设。
(5)确认权属。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调整后的土地,办理确定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手续。
(6)检查验收。按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要求,依法由批准土地整理的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并确定土地利用调整情况,包括耕地面积调整情况。有关资料、图件等整理归档。
在开展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做好有关业务服务等工作。
初始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初始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是地籍信息获取技术之一,是地籍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司法、税务、财政、规划、房产等多方面,规模大、范围广,内容浩繁而复杂,费用巨大。
初始地籍调查的成果为产权管理、地政管理、税收、统计、规划及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资料,因此要求其成果必须具有完整性、可靠性和精确性。初始地籍调查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具体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技术员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基础工作。
地籍调查成果应用
成果的整理、归档和验收
成果资料包括:初始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工作报告、土地权属成果、地籍测量成果等。
地籍调查成果的应用
一、地籍调查成果的特征:显著的空间特征,丰富的属性描述,强烈的时态性和现势性。
二、地籍调查成果的应用方式:直接应用(查询检索统计)和间接应用(加工后应用和附加信息)。
三、地籍调查成果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城市各项管理事业和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