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2014年土地估价师《估价相关知识》复习重点,希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帮助!
存货相关知识
1、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等。
确定存货范围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在盘算日期,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所有的一切存货,不管其存放地点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视为存货;反之,凡法定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的存货,即使尚未运出企业,也不应包括在本企业存货范围之内。
2、存货的计价
(1).取得存货的计价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影响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它成本。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构成是不同的。
(2).发出存货的计价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认定法等。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入的货物先发出为假定前提的估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发出存货应按库存物品中最先收入的那批物品的单价计价。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对月内领用的各次存货先不计价,到月底计算该种存货的本月平均单价,并以该单价作为本月各次领用存货的单价,据以计算领用存货的实际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
各次发出存货金额=各次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又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各次发货金额=各次发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价
(4)个别认定法。个别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和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产品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生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3、存货的核算
存货核算方法有两种,即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测量误差
1、测量误差的概念:
使用任何仪器进行测量时,都存在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真值就是一个量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实际应用中通常用实际值来替代真值。实际值是根据测量误差的要求,用更高一级的标准器具测量所得之值。因为在实践中,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所以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设被测量的真值为n′,测得值为n,则测量误差δ′n为δ′n=n-n′。
2、形成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影响误差,是指由于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环境因素和仪表要求条件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2)方法误差,是指由于测量方法不合理而造成的误差。
3)人身误差,是指测量人员由于分辨力、视力疲劳、不良习惯或缺乏责任心,如读错数字、操作不当等引起的误差。
4)仪器误差,是测量仪器本身及其附件引入的误差。例如仪器的零点漂移、刻度不准确等引起的误差。
5)测量对象变化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测量对象的变化使得测量值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3、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其中:
①在观测结果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称之为粗差。
②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不一致,表面上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4.测量精度的概念:观测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精度的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通常把精度区分为:
1)准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
2)精密度:它是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3)精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的反映
由此可见,精密度高未必准确度一定高,反之亦然。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精确度都不一定高。只有在精确度高的情况下,才表明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