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消防工程师真题精选四
135、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下列错误的条件是( D )。
A、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C、有足以引起 粉尘爆炸的火源
D、粉尘必须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136、镁铝合金的爆炸浓度下限是( C )g/m3。
A、30
B、40
C、50
D、60
137、不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是( D )。
A、粉尘挥发性
B、粉尘水分
C、粉尘灰分
D、粉尘范围
138、不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是( D )。
A、温度
B、压力
C、含氧量
D、湿度
139、若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之前的最初温度升高,则爆炸下限( A )。
A、降低
B、增高
C、不变
D、不确定
140、粉尘的颗粒度越小,相对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爆炸下限( D )。
A、越大
B、越小
C、越高
D、越低 141、粉尘中的水分决定着爆炸的性能,水分越多,爆炸危害性( B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142、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使体液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指( A )。
A、毒害品
B、易燃品
C、爆炸品
D、危险品
143、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 C )两大类。
A、易燃和不燃
B、不燃和有毒气
C、无机和有机
D、剧毒和易燃
144、无机毒害品可分为四种类型,不属于的是( D )
A、氰及其化合物类
B、砷及其化合物类
C、硒及其化合物类
D、铁及其化合物类
145、。毒害品的毒害性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的伤害。引起人体中毒的非主要途径是( D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嘴
146、不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是( D )。
A、溶解性
B、颗粒细度
C、挥发性
D、存储
147、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B104Bg/kg的物质或物品是( B )。
A、毒害品
B、放射性物品
C、爆炸品
D、危险品
148、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是
( A )。
A、腐蚀性物品
B、放射性物品
C、爆炸性物品
D、毒害性物品
149、下列属酸性腐蚀品的是( A )。
A、五氯化磷
B、环已胺
C、木馏油
D、烷基醇钠
150、不属于腐蚀品特点的伤害性的是(D)。
A、对人体组织
B、对有机物质的破坏
C、对金属物品造成损坏
D、对有机物的毒害
151、二级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小,它能使动物皮肤在(D)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A、1
B、2
C、3
D、4
152、下列属于碱性腐蚀品的是(C)。
A、葱
B、乙酰氯
C、二环乙胺
D、木馏油
153、可燃性物质与(D)作用,遇着火源时即能发生燃烧。
A、腐蚀性
B、毒害性
C、窒息性
D、氧化性
154、一级酸性腐蚀品。它能使动物皮肤在(C)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A、1
B、2
C、3
D、4
155、下列物质中,( C)是腐蚀品。
A、高锰酸钾
B、夜光粉
C、氢氧化钠
D、硫磺
156、下列不属于有毒或刺激性的气体是( D )。
A、氯化氢
B、光气
C、氰化氢
D、二氧化碳
157、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的上层温度达到( A )℃时会引起轰燃。
A、400~600
B、800
C、800~1000
D、1200
158、回燃是在( B )附近发生的非均匀预混燃烧。
A、密闭房间的吊顶
B、烟气与空气交界面
C、房间地面
D、房间四周墙壁
159、大多数氧化剂和( B )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剧毒气体。
A、爆炸品
B、强酸液体
C、碱性物体
D、易燃液体
160、漂白粉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 B )。
A、氢
B、氯
C、氨
D、甲烷 161、一级酸性腐蚀品能使动物皮肤在( A )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A、3
B、5
C、7
D、9
162、二级酸性腐蚀品能使动物皮肤在( B )分钟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A、2
B、4
C、6
D、8
163、在列入管理的335种腐蚀品中,约有( D )的腐蚀品具有火灾危险性。
A、13%
B、33%
C、53%
D、83%
164、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D)四种。
A、闪燃
B、自燃
C、着火
D、阴燃
165、(A)、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着火原先熔融,后燃烧。
A、硫
B、沥青
C、石蜡
D、松香
166、蜡烛的燃点是(C)℃。
A、70
B、100
C、190
D、500
167、(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168、按爆炸物质在(B)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
B、爆炸产物
C、爆炸后果
D、爆炸过程
169、按照爆炸的(C),化学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A、过程
B、产物
C、条件
D、变化传播速度
170、氢气的爆炸浓度下限为(A)。
A、3、5%
B、9、0%
C、11、5%
D、15、0%
171、(A)起火属于A类火灾。
A、棉花
B、汽油
C、氢气
D、钾
172、B类火灾是指(B)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
B、可燃液体
C、可燃气体
D、核物质
17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 )。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17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 )。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照射
175、危险品系指有爆炸、(B)、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易燃
C、易分解
D、易反应
176、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传播
177、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叫做(A)。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178、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C)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
B、密度
C、强度
D、速度
179、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B )。
A、火花
B、火焰
C、烟雾
D、高温
180、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C)的不同,燃烧可分为两大类。
A、混合时间
B、混合浓度
C、混合状况
D、混合方式 181、(B)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A、预混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
182、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 )。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
183、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A)。
A、有焰燃烧
B、无焰烧烧
C、自燃
D、闪燃
184、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
A、燃烧
B、自燃
C、阴燃
D、闪燃
185、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A)固体。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
186、汽油、煤油等液体可燃物,其分子中都含有(B)原子。
A、碳
B、碳、氢
C、氢
D、氮、碳
187、木材在(D)燃烧产物中的产生少量水汽及一氧化碳。
A、90~180℃
B、1200~2200℃
C、200~500℃
D、200~280℃
188、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A),遇着火原才会发生燃烧(爆炸)。
A、浓度
B、温度
C、湿度
D、程度
189、火焰中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称为(D)。
A、火焰
B、焰心
C、内焰
D、外焰
190、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C)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A、10%-20%
B、20%-25%
C、30%-35%
D、45%-50%
191、下面属于二级可燃性气体的是(D)。
A、氢气
B、甲烷
C、乙炔
D、氨气
192、 通过烟的( D)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气味、颜色、浓度
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193、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B)。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
194、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B)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越高
B、越低
C、在45℃以上
D、在45℃以下
195、根据( C )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A、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自燃点
196、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 C )。
A、阴燃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闪燃
197、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C )。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198、可燃液体的压力越高,自燃点( B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199、易燃液体的燃点比其闪点高出( D )℃。
A、1~2
B、1~3
C、1~4
D、1~5
200、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把液体的( B )和着火区别开。
A、瞬燃
B、闪燃
C、爆燃
D、爆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