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交会冷思考 通胀预期下楼市何去何从

2012-08-10 09:16:17 字体放大: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住交会冷思考 通胀预期下楼市何去何从,仅供考生参考!

住交会冷思考 通胀预期下楼市何去何从

第12届住交会12日在深圳落幕,这个已经连续举办12年的展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展和全球三大房地产专业会展之一,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的“风向标”。然而,记者在今年的住交会现场却看不到往常的熙熙攘攘:会展参观者寥寥,论坛的嘉宾和观众也大都各怀心事。

而这种冷清的气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冷静的氛围思考:房地产市场的真谛究竟是什么?通胀预期之下的楼市将何去何从?

住交会“冷场”:展会人气低迷 论坛氛围严肃

本届住交会有万达、绿城、金隅等来自全国的数十家地产商参展,而主办地深圳的东道主地产商却不见了踪影,展会上所推介的楼盘也大多来自东莞、惠州等珠三角二线城市,深圳本地的楼盘却难得一见。虽然参展商们在宣传攻势上各出奇招,甚至有的展商动用了从美女到音乐的全方位手段,用尽浑身解数也只是换来观众短暂驻足。很多来参观的观众也只是到展台前取一份资料,如走马观花。展会进行得不温不火,而住交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坛虽然聚集了很多专家和房企的大腕,但气氛明显严肃,往日的诸多高调的演讲和热火朝天的讨论不见了踪影。

在10日进行的住交会“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十二五展望”报告会上,与会学者纷纷结合当日公布的房地产最新数据,对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作出自己的研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提出了困扰中国当前经济的四大问题,明确把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作为问题之一。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强调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严重不合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的问题和危机谈的多,房地产企业显得忧心忡忡,购房者选择了观望。

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的房地产数据,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环比上涨0.3%,比10月增幅扩大0.1个百分点。同日晚,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这一系列数据和政策动作上来看,专家的担忧不无道理。在通胀和货币政策转紧的预期下,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所能采取的态度,也只能是观望。

缘何遇冷?房地产亟须“热话题”“冷思考”

2010年的房地产市场,可谓一直都处在社会关注的风口浪尖上,从年初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到国家的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再到最近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都把房地产市场推到了敏感的十字路口,导致楼市在年尾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以深圳为例,10月和11月,深圳市的住宅成交量和成交面积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据统计,11月份全市共成交二手房8922套,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46%,但价格则没有太大的变动。前来参观住交会的一些“看房客”也普遍认为,目前并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采取的策略还是以观望为主。

而“观望”也是记者在本次住交会上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观望中能做的两件事情,一个是等待,另一个是思考。

本届住交会,在时间上恰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期而遇,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这个节骨眼上,无论是房地产的供应商和需求者当然会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多看少动也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来自东莞的投资者张明华告诉记者,他会在政策明朗以后选择自己的下一步策略,如果政策较为严厉,他将果断选择离场。“年内两次调控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次政策还是很严厉,那就说明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很坚定的。”他说。

在观望和等待中,人们也开始思考楼市的宏观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

“责任、创新、地产的可持续之道”,本届住交会的主旨颇有深意,第一次提出了“责任”这个口号。房地产应当在经济发展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承担这个责任?地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这些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问题的思考也频频出现在房企高管和专家的演讲讨论中。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指出,房地产业必须担负民生的责任,不能再助长泡沫和助推通胀。而房地产的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应该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促进房地产的产业升级。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指出,房地产的社会属性也需要把“住有所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作为房地产企业,万通集团提出了立体城市的概念,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也表示,开发商也将在推动节能环保和土地资源的节约上做进一步的努力。

这些对房地产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热话题”的冷思考,成了本届住交会的一个最大特点。

治通胀、调结构:未来楼市向何方?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达到今年的最高值,创28个月以来的最高增幅。

正在加重的通胀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治理通胀作为会议的核心议题。而在治理通胀的背景下,未来的楼市将何去何从呢?

专家指出,2011年房地产可能呈现两大主题,一是控制价格,二是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明确把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上涨过快列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存在的四大问题之一。

任兴洲指出,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上涨产生了大量的挤出效应,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另外,一些城市的泡沫积累也为高度相关的金融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房地产作为一个再分配领域,如果价格过快增长将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对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影响。任兴洲认为,在这个治理通胀的关键时期,国家肯定不允许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则预计,明年的房地产价格增速可能还是在CPI和GDP之间。“房价增速超不过CPI,就不能实现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功能。”聂梅生说。

相对于关注房地产价格,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认为,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大调整势在必行。顾云昌指出,只有结构的调整才能使不同收入家庭买得到、买得起,租得到、租得起和收入相匹配的房子。顾云昌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清基本需求,改善需求和投机需求这三层需求,并合理协调商品房、保障房和小产权、城中村、农民房、地下室、集体宿舍等“小、城、农、下”市场。

据了解,最近,国家在调整房地产市场结构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步伐。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而2010年的580万套,在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