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2012-08-07 18:06:03 字体放大: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详情请看下文: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9-1所示为宝马(BMW)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构成及电路。图9-2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图9-3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电路结构图,雷克萨斯IS400型轿车采用了驾驶员席和副驾驶员席都有安全气囊的双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见图9-4。

 

\

 

 

\

 

当汽车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碰撞角度与汽车中轴线成30°角度之内)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碰撞强度。SRSECU将碰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管的工作电路,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十分剧烈,在瞬间产生释放出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充入折叠的安全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在驾驶员或乘员头部、胸部或身体因碰撞时的反冲力向前或向侧面冲去时,鼓起的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或侧面车身硬件间成弹性缓冲气垫,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气囊鼓起后很快就从气囊背面的小孔排出部分气体而变瘪,柔软的气囊表面就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气囊内部充填的气体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时,能缓冲驾驶员或乘员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避免了驾驶员头部和身体与汽车零部件的硬碰撞,从而减少驾驶员或乘员的伤害程度。但如果膨胀后有弹性的安全气囊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的反冲压迫时还不放气变瘪,则有可能因驾乘人员的头部埋在气囊中无法呼吸,憋气死亡。或内部有压力气体使有很强弹性的气囊将驾乘人员反弹回去,与汽车上其他零部件产生二次碰撞,造成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

汽车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引爆管引爆点燃气体发生器的具体点火时间,是决定SRS系统性能优劣的十分重要的指标。如果碰撞事故发生时,引爆管引爆点火过早,则在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向前冲的同时,气囊也迅速膨胀,则有可能导致乘员头部和胸部受到高速爆出的气囊的冲击,造成乘员伤亡或巨大的伤害。如果引爆管引爆点火过晚,则在乘员头部和胸部已经冲撞到转向盘或汽车其他汽车零部件上时,气囊尚未膨胀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引爆管引爆的最佳点火时间是当气囊充满气体膨胀时,乘员头部和胸部正好与膨胀的气袋接触。

从引燃气体发生剂安全气囊开始膨胀鼓起,到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迅速泄气变瘪的时间很短,仅有约0.1s。安全气囊从充满气体膨胀到泄气只有如此短暂的时间,因此必须具备极迅速地完成冲气和放气动作的功能,才能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SRS在奥迪轿车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当汽车以50km/h的速度撞击前方障碍物时,安全气囊系统的保护动作过程可分为图9-5所示的4步。

 

\

 

1) 见图9-5(a),碰撞约10ms后,SRS达到引爆极限。引爆管引爆产生大量热能,点燃气体发生剂叠氮化钠药片,使其受热分解。此时驾驶员尚未因碰撞惯性向前倾。

2) 见图9-5(b),碰撞约40ms后,安全气囊完全充气膨胀,体积变到最大。驾驶员由于碰撞惯性力作用向前扑,此时系在驾驶员身上的安全带迅速收紧,吸收了部分冲击能量。

3) 见图9-5(c),碰撞约60ms后,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快速压向已膨胀的安全气囊,人体的冲击能量被弹性气囊吸收并扩散。安全气囊背面的排气孔在气体张力和人体压力的作用下,向外排气,排气节流阻尼进一步吸收人体与安全气囊之问弹性碰撞产生的动能,有效地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4) 见图9-5(d),碰撞约110ms后,大部分气体已从安全气囊逸出,气囊变瘪,防止了驾驶员被膨胀的气囊憋气窒息。在安全带作用下,驾驶员上身后倾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

碰撞约120ms后,汽车碰撞产生的动能危害完全解除,车速降低直至为零。

1) 见图9-5(a),碰撞约10ms后,SRS达到引爆极限。引爆管引爆产生大量热能,点燃气体发生剂叠氮化钠药片,使其受热分解。此时驾驶员尚未因碰撞惯性向前倾。

2) 见图9-5(b),碰撞约40ms后,安全气囊完全充气膨胀,体积变到最大。驾驶员由于碰撞惯性力作用向前扑,此时系在驾驶员身上的安全带迅速收紧,吸收了部分冲击能量。

3) 见图9-5(c),碰撞约60ms后,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快速压向已膨胀的安全气囊,人体的冲击能量被弹性气囊吸收并扩散。安全气囊背面的排气孔在气体张力和人体压力的作用下,向外排气,排气节流阻尼进一步吸收人体与安全气囊之问弹性碰撞产生的动能,有效地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4) 见图9-5(d),碰撞约110ms后,大部分气体已从安全气囊逸出,气囊变瘪,防止了驾驶员被膨胀的气囊憋气窒息。在安全带作用下,驾驶员上身后倾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

碰撞约120ms后,汽车碰撞产生的动能危害完全解除,车速降低直至为零。

 

\

更多信息:

精品学习网驾驶频道 驾驶知识 驾驶题库  交通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