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车也是必备技巧 安全拖车有绝招

2013-04-12 15:19:00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摘要】:爱车出现问题,不能移动,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叫救援,不过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客观因素制约,我们只能自己拖车,而拖车对于很多驾驶者来说,都是听的多,做的少,虽然看上去较为简单,但实际过程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

 

隐藏式拖车钩一般位于前后保险杠

 

\

 

拖车绳是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拖车工具,而且价格也都不贵,常见的拖车绳价位在几十元到百元之间,以抗拉力5吨的居多,拖车绳两头配有拖车钩,使用时也较为方便,只需直接钩在汽车前或后保险杠的拖车钩预留区域即可。

拖车注意事项:

1:控制车速(最好低于30km/h)

2:拖车绳之间悬挂明显标志

3:提前判断路况,不要猛踩刹车

4:两车必须开启双闪

5:熄火后会没有刹车与转向助力

拖车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车速,前方车辆尽量提前判断路况,以避免急刹车,如果两车配合不当,很容易使拖车绳处于高拉力状态,造成拖车绳断开;在人多的地方拖车,我们一定要在拖车绳之间悬挂明显的标志,以提示路人,由于熄火后会没有刹车与转向助力,因此无论是转向还是刹车,我们都要比平时使更大的力气。

 

\

 

实用小常识:拖车结打法

介绍了拖车该注意的,我们再来说说拖车绳,带拖车钩的拖车绳虽然方便,但很多情况下由于两个钩子的重量携带并不方便,而且特殊情况下有局限性,因此打拖车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们就您介绍一种拖车结打法,不仅容易学,而且拆解时候非常方便。

 

\

 

 

\

 

示意图

 

\

 

完成以上两步,只需使劲拉下侧绳子,就会固定紧

 

\

 

以上就是拖车结的具体打法,在拖车过程中,由于绳索受到很大拉力,因此拖车结会变得非常紧,如果采用打死结方法将会很难解开,而采用上述方法后,只需拉拖车绳前端位置,便很容易将绳索打开,此种绳索打结方法,不仅适用于拖车,即使在户外运动中,此种打结方法也是非常实用的。

 

\

 

目前,市场上的车型较多,而变速器形式、驱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拖车之前一定要确认汽车的驱动方式与变速器形式,例如:前轮两驱、后轮驱动、四轮驱动,如果分不清情况就贸然拖车,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手动变速器

一般情况下,市场上手动挡与两驱车型居多,因此拖车时最简单,只需将变速器至于空挡位置,松开手刹就可以了,处于安全考虑安全,我们应尽量把车速控制在30km/h以内。

 

\

 

自动变速器

自动挡车型由于机械构造特点,厂家不建议进行拖车,但客观条件必须拖车时,一定要将变速器处于空挡(N)挡位置,然后松开手刹进行拖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动挡车型如果驱动轮在拖车时进行运动,变速箱就要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由于发动机并没有启动,变速箱油不能通过变速箱油泵传递到变速箱内,如果长时间快速的拖车,很容易造成变速箱内部温度过高,从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一般情况下,尽量把车速控制30km/h,拖车距离50km/h以内。

 

\

 

四驱拖车需谨慎

市场上常见的四驱形式分别为:分时四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对于采用四轮驱动的车型而言,因为四驱构造不同,因此我们尽量采取谨慎的态度,除非可以确定解除四驱状态,否则不可贸然拖车,这样将会对传动系统造成伤害。

 

\

 

拖车绳便于携带使用范围广、但质量参差不齐

 

\

 

钢丝绳的抗拉力相对较强

目前,私家车常用的拖车产品主要是:拖车绳与硬质拖车杆,其中拖车绳由于便于携带,使用范围更广(但由于材质、价位、吨位不同,型号较多),而从安全的角度讲,拖车杆是更好的选择,两辆车由于采用硬性拖车杆连接,即使前面的车突然减速或急刹车时,后面的车也不会撞到前面的车,而在冰雪路面拖车时,我国交通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在冰雪路面上或刹车装置失效的车辆必须用硬连接牵引装置。

 

\

 

拖车杆安全性好但不便于携带

说完了产品特点,我们再来看看产品质量,这也是最头疼的,无论是网店还是商店,各种拖车产品可以说眼花缭乱,市面上大多部分的拖车绳都在几十元左右 ,而且大部分产品标明抗拉力为5吨,但很多时候 ,一旦遇到上坡或冲力稍大绳子就断了,远远达不到所谓的厂家标准,而一些钢丝材质的拖车绳如果断开,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因此在选购拖车绳时,一定不要有贪便宜的心理,尽量在信誉好的地方购买。

 

\

 

拉力为12吨的越野拖车绳

 

\

 

拖车扣(U型锁)

另外,如果您时常去郊外旅行,那么一条越野车拖车绳更适合您,目前市场上拉力为12吨的一次编织涤纶拖车绳大概价格为200多元,再配上两个“U型锁”,基本可以野外很多复杂情况,而且在极端情况下,拉力强的拖车绳安全系数也更高,而且U型锁的安全系数也要远高于我们常见的拖车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资格类考试 > 驾驶 > 驾驶知识 > 驾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