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为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的税收研讨论文—浅析税收征管对中国税收的高速增长,敬请关注!!
税收持续高增长背景介绍论文联盟自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增速连续8%增长。而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增速更是超高速增长。中国税收收入总量从1994年的5070.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9720.31亿元,年度增长速度,最高年份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31.4%,而2011年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
税收收入增长连年大幅度增长,大大超过GDP增长速度。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合理性及经济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是业内学者和相关研究的人员都从理论或实体模型中得到大致一致的观点,中国经济总量的变动决定了税收总量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我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导的复税制税收弹性大致为1。因此税收增长速度一部分是由GDP增长而正常引起的。
税收超常规增长因素
而税收的超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剔除掉物价基数不统一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最求政绩和财政收入,低价出让土地从而推动了高税行业如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增长发展;
二是外贸进口,进口可以产生税收但却减少GDP;
三是征收管理水平,分税制以来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调动了地方政府征税的积极性。据调查研究,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最大化。自税制改革简化,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也从较低的10%上升到正常的18%左右的水平,我国实现了在税收能力的征管空间范围内正常增长。
我国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加入WTO之前的8年间税收增长速度不断上升,但是基本与GDP增速保持同步,随着“金税工程”为代表的税源监控体系不断推进,加入WTO后中国在税收征管方面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填补了“征管空间”的空白差距,因此也致使税收持续超高速增长。
税收征管因素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我国税收超高速增长的源泉,本文将把中国税收征管分成3个阶段,建国到94年税制改革,94年税制改革到2002年入世,从加入WTO到现在,以下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不同方面的对比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转变
第一,从50年代开始的“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合一”以专管员为核心“专管员管户”的模式,这种管理手段适应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历史背景,各税统管能利用各税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同计税依据之间相互验证,防止税收流失,同时节约纳税人成本,但是各税通管使专管员集各种税收征管职责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
第二,94年税制改革形成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取消了专管员管理模式,实行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的征管,首次明确了纳税人的纳税主体地位普遍建立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但是由于税收征管引入计算机网络,相应的软件开发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没有对税源有较强的监控力度,征收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第三,加入WTO后我国税收在征管方面所做的努力,“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出发点,“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基本取代了纳税人申报信息查漏补缺的人工操作,监控力度和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金税工程第三期突破了之前的信息局限于发票,将系统功能拓展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纳税评估等业务环节,同时建立一个业务覆盖全面,功能强大,监控有效,全国联网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网络互连,极大提过执法力度和执法效率。
二、加强征管队伍的建设,培养纳税服务意识
在现行税制结构框架下,税收的征管主体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税法的执行效率和质量的发挥。80年代初期我国税务系统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性不强。到1990年底,全国税务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总人数的18.52%;自1993年底我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
以来,税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利明显的提高,1999年底全国税务系统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50.5%,但本科学历的仅占9.6%;近年来,税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熟悉财政,税务,财务以及法律,计算机等各种知识,2007年无论是国税部门还是地税部门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都占到85%以上。
三、加强税源监控,建立纳税评估稽查制
对税收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将其全部信息纳入互联网的管理中,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的收缴和核销,滞纳金的征收,检查对象的筛选以及综合税收信息的统计分析等,同时正在逐步建立起中央,省,市,县计算机网络,这样保证了对所有纳税人信息的源泉控制。
2007年全国税务部门探索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全面分析税源,明确思路,逐户全面分析,单户建档,建立连续监控和税负分析机制。如在增值税方面,按月导出重点企业相关数据,逐一登记其销售收入和税负情况,发现纳税异常户,及时进行税收分析,同时根据专用发票,“四小票”核查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所得税方面,按年建立各成本、费用项目占收入比等财务指标,观察变化趋势,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税负分析、纳税评估提供线索。
征管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初步确立,由于大部分个体工商户规模小,纳税意识较差,据统计97年,个体工商户在80%左右,而到2005年,纳税申报率平均97.9%,其中企业为97.7%,个论文联盟体为97.9%,平均申报率的提高促进了纳税效率和监管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全部纳入金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从2002年的41%提高到2009年的100%。税收的征收率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改善,从2002年的63.5%提高到2009年的75%。
总之,中国的现行税制在其孕育和诞生之时,预留了很大的“征管空间”,使得中国法定税负与实际税负存在巨大的差距,自工商全面税改起,通过不断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治税,并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金税工程进行源泉控制,并加强税收稽查队伍的建设,从而为中国近十年来的税收持续超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税收研讨论文—浅析税收征管对中国税收的高速增长,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