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ey
2014-01-21
【摘要】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三希望新年的大雪为你带来新年的祝福,新的一年里,希望你幸福多多,快乐多多,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三一定可以帮到你的!
关键词:农民工 家庭决策 利他动机 短期决策
内容摘要:家庭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组织,家庭的整体状况与劳动收入紧密相关,家庭有对劳动力进行配置以实现家庭整体收入目标的需求;家庭农业生产是一种有效率的劳动组织方式,这是因为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普遍存在利他性动机;这种利他性动机使劳动力甘愿服从家庭决策进城打工或者返乡务农;因此劳动力是否进城不再是劳动力的个人决策,而是家庭的整体决策。通过实证检验家庭务农与工资收入的消费弹性差异,论文认为家庭将工资收入视为一种临时性、不稳定的收入,将劳动力配置在城市的决策是一种短期、临时性决策;本文认为家庭决策与短期决策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处于不稳定迁移状态的根本原因。
◆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市打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具有城镇户籍也不会永久定居城市,而是在不同城市间、在城乡间年复一年往复流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人户分离”的往复流动是一种不稳定的迁移状态,并对此给出了不同层面的解读:蔡昉(2001)将这种不稳定的迁移概括为“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并认为这是受制度障碍制约的结果;白南生(2002)利用大量调查问卷数据综合从制度环境以及家庭、个人因素解释这种不稳定迁移;赵耀辉(2006)将家庭看成一个决策“黑盒”,默认劳动力由家庭配置,并利用1994年和1995年度四川省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暂时决策”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本文将从更基础的层面深入“黑盒”内部探究为什么要以家庭为单位解释劳动力迁移,即家庭为什么要对劳动力进行配置以及劳动力为什么会服从家庭的配置决策,并利用CHNS数据实证检验家庭到底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家庭决策
(一)家庭有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的需要
家庭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组织,家庭的整体状况和每个成员紧密相关,家庭成员在消费时通常共享预算约束(马尔萨斯认为当家庭劳动力的收入增加时,家庭其他成员的总支出(消费)也会相应增加([英]马尔萨斯著,郭大力译,2008));劳动收入是构成家庭总收入的重要来源,家庭通过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可以达到整个家庭的收入目标,因此家庭需要对劳动力进行配置。如果假设家庭为追求收入最大化并尽可能规避收入波动的风险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以农民家庭为例:如果限制劳动力跨经济部门流动,则家庭只能将劳动力配置在农业部门内,为了追求收入最大化,家庭通常会将主要劳动力配置在家庭长久以来专注的具有家庭传统的特定农业生产活动中(家庭传统以知识的方式在家庭内部传递和扩散,劳动力的早期劳动技能多来自于长辈的传授,因此可以发现很多小孩都在从事和父辈一样的职业([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王献生、王宇译,商务印书馆,2010)),而出于对规避风险的考虑,家庭可能会细碎化经营土地以避免单一作物带来的产量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如果限制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则家庭只能将劳动力配置在原农村社区内,为了追求收入最大化,家庭通常会将劳动力配置在比较经济收益高的经济部门,而出于对规避风险的考虑,家庭可能会将劳动力配置在不同部门,哪怕部门间的人力资本回报率相差较大;如果不限制劳动力的跨部门和跨地域流动,则家庭的配置劳动力决策也会相应更加灵活。因此,家庭有对劳动力资源统筹配置的需要,农村劳动力是否进城务工并不仅仅是劳动力的个人决策,而是成为整个家庭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决策。
(二)从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看家庭成员之间的利他动机
传统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一方面,家庭生产是自人类原始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生产安排,家庭作为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是最原始、最初等的人的组织形态,而传统农业作为满足人类最原始、最初等生存需要的生产过程,天然的与家庭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家庭农业是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蔡、王德文、都阳,2008),庭成员之间普遍存在利他动机,这种利他动机使得家庭成员自我实施约束,解决了其他劳动组织方式(如人民公社、集体农场等)不能有效监督和计量劳动所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蔡将其解释为家庭与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激励相容的特征(蔡、林毅夫,2003))。
从生产过程上看,传统农业生产必须服从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劳动被分散在土地上进行,从开始投入劳动到最终产出也必须服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整个生产过程使得劳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分散,导致有效监督劳动的成本高昂(林毅夫认为农业集体耕作方式受土地和季节等农业生产特征影响,从而很难被有效监督,这种监督的困难随着集体(如农村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难,当监督难以实施的时候,就要靠成员的自我约束);从最终产品特征上看,劳动者在完成最低限度的劳动(如播种)之后,自然的力量也会贡献生产,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容易受到其他外部随机力量(如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导致管理者很难从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中分离出单个劳动者的努力信息,因此对劳动的计量也十分困难(M. E. Bradley and M. Gardner Clcrk,1972)。整个生产过程难以对劳动进行有效监督,从最终产品也无法准确计量劳动者的努力程度,因此传统农业生产中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联程度很弱(林毅夫,2008);而如果在一个经济组织中,个人的努力不能有效地从合作(分工)中分离(或者马上显现)出来并体现为相应报酬,则对劳动者的激励就会降低,从而会影响这个经济组织的效率(Armen A,1972)。
但如果这个经济组织中的成员并不完全出于利己动机,则监督和计量就不那么必要(马克斯•韦伯认为“工于计算的精神(Rechenhaftigkeit)”与家庭共产主义在本质上不相容,因此以家庭组织的农业生产不需要对劳动进行计量([德]马克斯•韦伯Weber.M.著,阎克文译,2009)。一般认为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既存在利己动机,同时也更普遍的存在利他动机:亚当•斯密曾指出“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总是自私的”,但亚当•斯密也曾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自己家庭内部的成员比对市场中的陌生人有更多的利他动机”(亚当•斯密著,焦维娅译,2008);贝克尔(1991)认为市场交换中的利他主义行为效率低下,但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行为效率较高。因此,即使对劳动缺乏外部监督和计量,利他动机仍然能使劳动者自我激励并自我实施约束,保证有质量的劳动供给;利他动机还有助于减少家庭内部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家庭成员之间普遍存在的利他动机使家庭农业生产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
(三)利他动机使劳动力服从家庭决策
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利他动机不仅保证了家庭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是家庭成员劳动力服从家庭决策、进城打工或者返乡务农的内在动力。作为具有人力资本比较优势的家庭成员,劳动力承担着照顾老人、抚养小孩以及创造劳动收入的责任,家庭成员之间普遍存在的利他性在劳动力身上体现的更为充分([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王献生、王宇译,2010),因此劳动力通常更能够为了实现家庭的整体和长远目标而服从家庭的配置决策。以农民家庭为例,这种服从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家庭决定将劳动力配置在城市非农部门赚取工资时,劳动力一般甘愿承受与家人分离、远离故乡的心理成本以及其他实际生活成本或者甘愿从事不熟悉的工作成本,服从家庭安排进城打工;二是当家庭决定将劳动力配置在农村农业部门时,即使此时已进城的劳动力有能力永久定居城市,一般也会甘愿服从家庭安排回乡务农。
本文将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数据实证分析农民家庭到底做出了怎样的劳动力配置决策。
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三:基于CHNS数据的家庭决策与短期决策实证检验是不是已经帮到你了呢?希望马年的你得到更多的祝福!
相关推荐
标签:论文格式范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