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25
所谓承接式教育,即在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过程中,由学校前期培养,然后到市场体系中去进行企业再教育。这也正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培养人才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再教育培训会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它也力求使培训对象尽快获得目前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
1.校企合作
对未来设计师的培养要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最明显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弱点是缺少针对性,我国的大学教育属于这种类型。二是企业模式,最典型的是日本,招生和分配由企业直接负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技能性。三是企业加学校的模式,德国、丹麦和奥地利等国家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并形成所谓“双元制”教育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虽然我国主要是第一种教育模式,但是这种情况将随着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而不断的发生变化。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它们应该更多关注信息交流,承接企业与院系合作项目,进行产学合作等。教学中的优点是理论能力强,与企业合作可以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和经济上的支持。而在企业的研发部门,可以利用教学上的成果进行实践,取长补短,利于各自的发展。
2.学校设立“作坊”,技术专家走进学校课堂
包豪斯建立学校之初,就曾利用这种“作坊+课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借鉴这种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在师资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立自己的工厂或实习基地。像动画、家具、陶瓷等操作性强的特殊专业,学校本身可以设立作坊,让学生参与从设计到建模到再制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聘请一批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技工师傅在身边随时指导,资源和信息的随时共享。
3.学生和教师进驻企业
让学生进入企业相对比较容易,比如学校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加大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力度,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分批输送实习的学生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在学生的时间安排方面,解决方案也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办法是把对学生的设计教育时间分成几段,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把学生从大学的课堂里分离出来,交给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的提升自己,学校的社会实践环节是学生进入市场的第一步。还有一种方法是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实践培训。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车间”的实习方法不应该过多的限制学生的年级。只要学生想参加实践,都可以收纳进来。还应该有一个灵活的选课机制,真正把企业的再教育当成一门课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才能在还没有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前,就积累了在外实习的经验,才能更加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培养和发现适合单位发展的人才,为公司注入了更加鲜活的血液。
当然,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种教育上的互动和沟通。比如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实习或进驻企业学习,学校和企业对设计师的承接式教育模式充实自己的实战经验等。或者可招聘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曾在企业设计第一线工作过的人来进行教学,而不要在职称、学历等硬性条件上做出限制。这样既避免了单一教学引起的纯理论、少实践经验的尴尬,也能使学生长期保持新鲜感,保持学习的热情。
四、结语
标签:企业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