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l
2016-09-26
本文讲述了关于企业的创新强化与冲突控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下吧。
摘 要 科技与创新理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政府作为创新行为的“助推器”,有必要通过培育企业家精神、建立创新网络以及促进社会资本形成等方面强化企业的创新行为;而企业作为创新行为的主体, 则必须正确面对以及科学处理企业的创新所带来的各种冲突。
关键词 创新 冲突 企业家精神 社会资本1 要素报酬递减与政府对创新的重视
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其根源是科技与创新理论为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空间。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总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即所谓的“要素报酬递减”法则。但是由于高科技产业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使用、可低成本复制、可发展等特点,对其使用和改进越多,其创造的价值越大。而且,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与其它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入要素的边际效用,这样,在新经济部门,就出现了不同于传统产业部门的“要素报酬递增”的情况,这一观点是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巨大挑战。
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与参与意义重大,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府策动的市场化过程。同时,政府对创业投资的政策支持,本质上体现了政府为主导的一种创新强化行为。除此之外,政府强化创新的行为还体现在对基础科学研究进行投资;为商业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这包括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一个能促进竞争和创新的调控机构,以及帮助改进创新系统本身。
2 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强化
2.1 培育企业家精神
现存大量对企业家精神的解释与评价———有关于创新理论和公司发展理论方面的,有关于企业家行为的心理学和文化方面的分析,也有关于企业家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导向型研究。企业家被看成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学习能力很强,善于灵活变通,并且能够在资源或结构性限制的条件下发现、探索或创造市场机会。企业家精神从多种因素进行自我驱动,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能力,知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本地化的嵌入现象,它的形成是文化、经济结构和观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这些东西不容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社会过程当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如创新生产系统、企业经济活动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加利润等,信息、观念和资本被不断地排列和重组。这个排列和重组的过程可以在沟通网络、供应链以及企业家的日常商务活动所依赖的市场联系当中清楚地看到。
2.2 建设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网络
网络是一种“嵌入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制度,这些关系和制度具有规范性和认知性维度,影响着经济行为人的日常行为。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不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地区,社会联系和网络对企业家精神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了网络在创造“马歇尔”经济体方面的价值,网络中“看门人”和“关键个人”的重要性,网络对聚集经济体的贡献,“嵌入”或“特殊联系”和第三方行为人在强化和延展社会网络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信任对商业关系的影响。网络激励创新行为,支持创新和团体能力的建立,以及促进相互学习。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而创新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在网络当中,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引发学习,并且帮助将个人认知转化为团体知识。这些学习和创新过程被看成是由内生的规则或惯例所驱动。除此之外,团体学习包含在制度化的网络当中,而且是长期经济进步的重要源泉。
商业网络也对Maskell和Malmberg所称的“本地化能力”起作用。这些能力既包括有形的部分,如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商业体制等,也包括一些习惯性的东西,如乡土知识、技能、社会网络以及制度禀赋。企业以及所在区域在长期中不断积累和嵌入这些能力,并使之成为驱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在研究网络对工业化的作用时,制度禀赋对本地化能力的贡献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禀赋包括构造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法律、习俗、行为准则和惯例,它们通过支持和协助一些形式的知识创造同时妨碍和阻止另外一些形式的知识创造来对企业起方向性的作用。除此之外,这种知识不但倾向于嵌入到个人技能以及组织程序和惯例当中,而且还嵌入到联系各企业的关系当中,并在更广泛领域内嵌入到制度环境当中。因此,知识创造被视为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关系有助于将隐性信息嵌入到本地的商业习惯、网络、传统和行为准则当中,并为企业所利用。
2.3 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
社会资本在近年来迅速引起学术界和应用界的重视,被认为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鼓励跨社会、跨政治、跨经济和跨文化的协作,将一个社会的合作行为制度化,以此驱动长期经济发展。这种协调、协作和合作,反过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相互信任以及创新。总的来说,社会资本对于驱动人们产生集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和网络十分重要,或者,社会资本包含在公民的行为准则和网络当中,集体行为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元素,它能促进低成本的经济活动、民主化的政治进程以及社会当中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简而言之,社会资本是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关键因素。
当本地的网络稠密,且不断向外延展时,企业家网络或商业网络对社会资本的贡献越大。稠密的社区内联系纽带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且导致小企业间紧密网络的形成。延展或者连接作用使网络对外部人、新进入者和外部关系的影响形成开放的态势。这些延展不仅包括本地社区之间认知性的“跳跃”,而且包括企业与其他地区建立联系的空间上的延伸。这些延伸性的联系填补了网络的结构性漏洞,并且为企业家创造了机会。
3 企业的创新行为及其引发的冲突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表现为5种情况:①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造性破坏体现在,任何一种形式的创新,都会引发对原有运作体制、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冲击,继而破坏原均衡状态,是对过去均衡的否定。而这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在新的层次上形成新的均衡,即战胜竞争对手,在新的领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另一种则是陷入混乱当中,只破不立,企业创新失败。这些情况使人们认识到,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创新所引发的冲击波就会带来冲突,而冲突升级之后就形成危机。目前,国内由于创新所引发的冲突大多来自体制和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冲突,例如,民营企业中制度创新与家族观念的冲突;技术创新中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等。创新、科技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从表面来看是两种价值观的相互否定和相互竞争,实际上,一种价值和另一种价值就其本身来说是不会冲突的,发生冲突的是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当技术创新主体肯定一种价值否定另一种价值,或者选择一种价值放弃另一种价值时,两种价值才会在观念上发生冲突。创建适宜创新氛围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协调技术创新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调适人们的价值观和情绪,缓解由创新带来的各种冲突,或者将冲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4 对创新所引发的冲突的控制
主观上,没有人希望冲突出现,但企业必须认识到,冲突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当冲突发生时,企业是主动出击,以务实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冲突;还是被动挨打,以侥幸的心理逃避和隐藏冲突,成为企业存续的关键。同时,企业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来应付冲突的发生,主要职能包括冲突预警、冲突处理和冲突沟通。在冲突处理的行动阶段,企业必须明确,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冲突,涉及哪些人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如何采取这些措施等等。
企业冲突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潜伏期、爆发期、灾难期和结束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冲突的发展过程,可将企业冲突管理系统分为三个过程,即冲突防范、冲突处理和冲突总结。
企业冲突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冲突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冲突发生后的处理。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企业冲突管理防范措施是必要的。这包括:①成立企业冲突管理常设机构;②观察、捕捉企业出现冲突前的征兆性信号;③制定科学而周密的企业冲突管理应变计划;④进行企业冲突管理的模拟训练。
在企业冲突发生后,企业冲突管理常设机构应镇静处理。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处理化解企业冲突:①以最快的速度启动企业冲突管理应变计划;②借助信息传播系统,依靠有效的传播和沟通工作来取得相关方面的谅解与合作。
企业冲突总结是整个企业冲突管理的最后环节。冲突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会给企业带来重要的教训,所以,不可忽视对企业冲突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企业冲突总结一般包括调查、评价和整改三个步骤。
参考文献
1 程如烟.促进创新的重要意义[J].国外科技动态,1999(8)
2 陈仕平.技术创新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冲突及调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6)
3 戴延寿.企业服务创新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调试[J].企业研究,2003(4)
4 路平.发挥优势 强化创新 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J].经济前沿,2002(5)
5 殷晓红.创新系统失效:东亚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J].开放导报,2003(4)
6 吴广谋,盛昭翰.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和协同[J].科研管理,1998(7)
7 袁晓东.科技创新补贴与SCM的冲突及其协调[J].软科学,2003(3)
8 朱传杰.试析企业危机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0(6)
9 曾驭然.危机管理研究动向评述[J].商业研究,2004(5)
那么关于企业的创新强化与冲突控制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企业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