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战略论文

探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编辑:sx_chengl

2016-05-26

这是一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我国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行情和企业情况,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教育要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行业的一些情况,已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为成功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做出了贡献。但不同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必须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一、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设计

高职教育能否满足社会需求,首先体现在其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其培养规格设计是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与培养规格的合理设计必然成为构建合理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1.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有层次、类别、范围的界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考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途径和人才培养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般将高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能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类中基层管理问题,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培养规格的设计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受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考虑设计如下培养规格:

一是知识结构的设计。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高职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环境多变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专业知识是学生进入未来职业时从事某—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因此,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知识结构上,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运营机制知识,熟悉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此外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的基本知识;并初步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结构的设计。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高职学生的能力主要由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与社交公关能力;其次,应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能拟定企业基本管理文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等;第三,要熟悉企业市场运作过程,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此外,还应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基本能力。

三是素质结构的设计。素质结构按照不同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单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必须创设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诸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勇于进取等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应通过课程实训、模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其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并要根据行业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可考虑在培养计划中将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明确规定为学生必须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可将助理营销师列为任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入职业角色。

二、课程体系优化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传统本科教育过程中强调“知识本位”,其课程体系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其课程则侧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课程设置应主要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即: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为此,必须以某一社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进行量化并分割成若干模块,按照胜任所从事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其形成特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现有的课程加以整合与重组,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等。要想优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就要建立由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共同开发设置,按照反向设计的原理,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反向设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让企业的管理者、专家直接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开设的课程真正建立在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并能够随着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型课程。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应用.I生和实践性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至关重要,因此,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突出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围绕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设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其实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可由课程实训、各种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各个环节相互联系、递进的系统构成, ·定要体现出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即双证沟“双证书”教育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是学生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证明,也是学生的就业优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系列、营销师系列、秘书系列等。比如,目前我们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不仅开设了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关系》、 市场营销 等课程,同时还结合三级人力资源师及助理营销师的要求,将三级人力资源师和助理营销师的考证培训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中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相关管理活动必须的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对高职教育来说,人文教育一直是它的薄弱环节,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人文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为此可增设相应的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如我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不仅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而且开设了 音乐欣赏 、 社交礼仪讲座 、((书法欣赏 等选修课,以期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改善,并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才可能办出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特点的边缘学科,与多个学科的知识息息相关,要培养高素质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只有建立素质高、能力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拓宽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管理是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技能。相应地,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学科、多门类相结合的综合性师资队伍。

在专业教师队伍组合上,具备经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这种师资结构比较适应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为此,一方面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与现有教师的专业互补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建立其终身学习的观念。

可以通过派出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交流和参观、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教育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实用性等特征要求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培养,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养。首先,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为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技能以及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促使教师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此外,要积极鼓励专业带头人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本行业域内的专家。二是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主动地从企业引进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也可考虑从科研院所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授本专业最前沿知识,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增强办学的针对性,降低办学成本,而且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誊。

三、校企合作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行情和企业情况,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受到企业的欢迎。对于学校而言,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

现代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其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技术人才、工艺装备、管理方式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企业文化也是校园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学生通过产学合作的实践,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具备现代生产技术装备和运作环境的现代企业的支持。

事实上,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决定了高职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建立由校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与各类企业展开合作,将企业作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可聘请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生产、管理的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这种方式实现了把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获取知识,树立起真正的职业观,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在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相应地不断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变革和优化。

好了,这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毕业论文答辩栏目。

相关推荐:

企业战略论文10000字:财务分析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