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0
2概念整合理论工作原理
作为认知语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整合理论因其极强的解释力被广泛的应用到二语习得的方方面面。概念整合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学家Fauconnier在其1985年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而来的。Fauconnier(1995年)认为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需要解构一列的小的概念包,这些小概念包的建立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是通过框架和认知模型所形成的结构。概念整合的过程中涉及至少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认知主体从两个输入空间提取部分信息通过匹配投射到整合空间,类属空间包括输入空间的共同信息与结构,保证映射的顺利进行。在整合空间会形成一个层创结构,这个层创结构包含新的知识并最终转化为长期记忆存储在认知主体的头脑中。概念整合是个实时的在线的过程,广泛在的存在于人类世界中,是人们的认知新事物、理解新概念的重要方式。
3文化整合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文化整合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语境观的构建,概念整合观的构建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很多英语学习者对具体语境中英语词汇的意义缺乏认知判断,这主要是由以母语为依托的单词记忆策略和语境观的缺乏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构建学生的语境观,比如在讲解green一词时,可以先给学生设计一个有各种语料构成的匹配练习,要求学生找出green语义相同的两个结构。
作者:田丽 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第四篇一、浮士德文化及其宇宙观和人生观等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从历史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将西方文化归结为所谓“浮士德精神”,认为“西方文化的灵魂是浮士德精神”,浮士德风格是西方文化的象征。[5]9、33浮士德文化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在西欧结束之后出现的文化,它与代表古典文化灵魂的阿波罗精神相对峙而存在。按照斯宾格勒的说法,浮士德文化已经经历和将要经历的阶段包括:前文化阶段(500-900年)、文化阶段(繁荣阶段,包括900-1500年的哥特时期和1500-1800年的巴洛克时期)、以及文明时期(没落时期,包括19-20世纪的第一时期和2000-2200的第二时期)。[5]10-11值得注意的是,在斯宾格勒看来,“西方的没落是一个与存在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5]2。换言之,浮士德文化最辉煌的时代呈现为高度存在或哲学意味的文化,其衰落则代表着存在命题对非存在命题的让位。浮士德式的宇宙观———“摒弃实质具体的事物……否定世界的整个实体性……”———认为“唯一真实的只是空间”。这种对空间的推崇代表着对不朽和无穷的寻求,其典型文化符号为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5]30、64浮士德文化是一种意志文化,因为“从托马斯•阿奎那到康德,整个浮士德式的伦理学讲述的几乎全都是主体的‘我’的实现,体现的全都是对主体‘我’的伦理,传达的全都是对主格的‘我’的信仰和劳作的确证……就最高意义而言,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主体的‘我’的永恒”[5]52。“浮士德式的英雄总是与无限有不解之缘。”[5]32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对无限和永恒的追求是通过对身体的克制和心灵的反观而实现的。“对于浮士德式的人来说,身体是容纳心灵的器皿。”“古典的生命理想完全接受身体获得的感受,而西方的生命理想一直在极力克制那样的感觉。”“浮士德式的生存是在对自我的深刻意识内省和内省日渐加深中逐渐引发出来的,它是一种决断的个性化的文化,回忆录、反思、反省、前瞻以及良知见证了这种文化的孕育和产生。”“任何别的文化都没有像浮士德文化那样,把对个人良心的审问放置到如此重要的地位。”[5]30、44、119除此之外,浮士德式的道德既强调主体的“我”及其幸福,同时也强调尊重作为邻人的“你”的必要性。浮士德式的道德中有着某种“勇往直前、不可阻挡的博爱”,它跟古典的中庸和早期基督教的温柔是大不相类的。[5]52、56浮士德文化这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对博爱的强调构成了个体实现无限和永恒、迈上自由彼岸的另一个核心要件。作为一种跟实践密切相关的且带有强烈存在色彩的文化形态或心灵形式,浮士德文化能在英语谚语中体现出来,是不难理解的,并且其整个兴衰变迁的过程也极好地契合了英语谚语兴衰变迁的过程。可以说,所谓浮士德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即其作为文化而存在的哥特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几乎同时也是英语谚语最为繁荣的时代(即早期英语谚语的时代);其日薄西山的时代,恰恰也是英语谚语走向衰落、进入后期的时代。有鉴于此,笔者将从浮士德文化作为文化而存在的角度探讨对早期英语谚语当中的文化内涵。由于西方在那一阶段所经历的实际文化形态主要为基督教文化(其中包括希腊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6]131-132而且就斯宾格勒的概括来看,浮士德文化在内涵和实质上与基督教文化是有许多重合点的。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所谓浮士德文化,实际上仅是剥离了主流文化话语(即基督教文化话语)的一种表述方式。尽管浮士德文化的概念事实上还涵盖了非宗教的哲学领域,比如康德哲学等;同时,除了宗教和哲学的领域,浮士德文化的触角还延伸至文学、绘画、雕塑、建筑、数学,乃至政治、经济、技术等领域。由于浮士德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存在或哲学意味,它们全都可以统一在“存在“或”哲学”的名义之下。不管怎样,可以预料的是,这种话语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涵盖范围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为我们的解读带来某种新鲜感受。
二、浮士德式宇宙观和人生观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
1.浮士德式的宇宙观:摒弃实质具体的事物而寻求永恒Theworldisnaught.尘世本空虚。Allisvanity.一切皆是空虚。浮士德式的宇宙观对实质具体事物(即看得见的事物)的摒弃,以及对世界(即看得见的世界)的整个实体性的否定,在此得到了极好的证明。它与基督教宇宙观对物质世界(即看得见的世界)性质的认定是一样的。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物质世界整个被认为是虚妄不实的,终会朽坏的。而且实际上这两句谚语本身就来自基督教的经典《圣经》[7]。(传1:2)Godisaboveall.上帝至高无上。Godisapotterandwearetheclay.上帝好比窑匠,我们则是泥土。/上帝主宰一切。AllthingsarepossiblewithGod.上帝是万能的。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Godgiveshiswrathbyweight,andwithoutweighthismercy.上帝视情发怒,上帝普渡众生。Godforgivessins,otherwiseheavenwouldbeempty.上帝若不恕罪,无人可以升天。在否定和摒弃实质具体事物和世界的同时,浮士德式的宇宙观认为空间(即无形的世界)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它代表着不朽和永恒。[5]30、64而基督教在否定可见世界的虚假性的同时,也认为无形的世界(即看不见的世界)才是其中真实、永恒的部分,并且在这个世界的总体之上,有着一位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即上帝。上帝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的造物主和救赎者,代表永恒或永生,《圣经》当中经常以“永恒主”之称谓代指上帝。因此,浮士德式的宇宙观对空间的追求,代表着对上帝所在的世界和不朽与永恒的寻求。两相对照之下,可见以上谚语极好地体现了浮士德文化的宇宙观点,它与基督教“创世、堕落与救赎”的宇宙观实质上是一致的,虽然由于实物和空间的二分法,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古希腊哲学形式/物质二元论的宇宙观。
2.浮士德式的人生观:追求灵魂的永恒与不朽Wondersaremany,andnothingismorewon-derfulthanman.奇妙无穷,人居第一。Manisthesouloftheuniverse.人是万物之灵。Deathmakesusequalinthegraveandunequalineternity.人皆有死,结局不同。有的永生,有的堕落。在基督教文化当中,人是上帝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赋予高度的智慧并许诺了挽救未来的生物,其产生有着近乎奇迹的性质,其禀赋及其在万物当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比拟的至美和至高性。人是宇宙的中心,万物之灵,一切生物的创造皆为人之得救或获得永生而来。而浮士德式的伦理学“体现的全都是对主体‘我’的伦理,传达的全都是对主格的‘我’的信仰和劳作的确证”。其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主体的‘我’的永恒”[5]52。因此,以上三句适用于基督教人论视角的谚语,也适用于浮士德式的视角,因为它们强烈地表达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切之一切皆为“我”之得救而来的观点。正因如此,生命对于人才具有了特别的意义:Lifeisabattlefromcradletograve.人生是一场从生到死的战斗。Lfeisapilgrimage.人生即朝圣。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在地球上的生活,都是一场与罪的斗争,都是一次朝圣之旅,都是为了能够得到上帝的救赎,再一次回到天国。诉诸浮士德文化的语言,则意味着人生即是一次导归无限和永恒的旅行,是一场主体为获得“我”的实现而进行的殊死战斗。
三、导归永恒的途径及其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
1.途径之一:观照自我内心,提升一切美德WeareallAdam’s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Toerrishuman.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夫俗子,天生血液中就浸透了因其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堕落而形成的罪过,故而犯过、犯错乃至犯罪乃属必然。这样两句谚语乃至英语当中大量涉及人类原罪的其他谚语,代表了基督教文化对人性的典型看法。这从浮士德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也是一样的,因为导归无限的诉求,其前提本身就在于人性的欠缺所导致的生命的有限性。Self-reverence,self-knowledge,self-control,thesethreealoneleadlifetosovereignpower.只要自重、自知、自制,人生就可达至高无上的境界。Theprincipalthinginthisworldistokeepone’ssoulaloft.人生之至要乃保持灵魂的高尚。Reasondeceivesusoften,consciencenever.理性常骗人,良心永不欺。只要不自暴自弃,具有对自我和真理的正确认知,再以自制和克己为舟,时时反躬自省、扬善弃恶,就可使人生摆脱罪的束缚,趋向崇高与永恒,获得至高的、无限的、与上帝一样的德能。这两句谚语,不仅可以看作基督教文化对智慧和理性与永生间关系的注脚,因为智慧与理性之用,即是对恶的抑制和对美、善以及正义的张扬,即是与上帝之道的契合,乃至上帝恩典的实现。托马斯•阿奎那有理性之为超自然力可调御罪障的话[8],《圣经》中更有“跟智慧结婚便会获得永生”的说法(智8:17、18)。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浮士德式的心灵对于如何达成生命之永恒的观点,这不仅涉及对于自我作为万物之灵、导归无限的主体的认识,而且涉及主体对于自己身心间关系,即不朽与永恒间关系的认知。对于浮士德式的人来说,“身体是容纳心灵的器皿”。与古典的生命理想“完全接受身体获得的感受”不同的是,浮士德式的生命理想“一直在极力克制那样的感觉”,同时强调保持自我的“深刻意识内省”,以寻求最终达致“不朽”的境地。“任何别的文化都没有像浮士德文化那样,把对个人良心的审问放置到如此重要的地位。”[5]30、44、119故此,浮士德式的人才有对美德与高尚的认同:Temperanceisthegreatestofvirtues.节制是最大的美德。Patienceisavirtue.忍耐是一种美德。Humilityisthefoundationofallvirtue.谦逊是一切美德的基础。Gratitudeisthesignofnoblesouls.感恩是高尚的标志。Sincerityisatraitoftrueandnoblemanhood.真诚是真正高尚者的一种品质。种种异乎常人之思、之行:Bettertobeblindthantoseeill.非礼勿视。Ifitisnotright,donotdoit;ifitisnottrue,donotsayit.不行不义之事,不说虚假之言。Bettersufferillthandoill.宁可受害,决不为害。Preferlosstounjustgain.宁可吃亏,不贪便宜。
2.途径之二:英雄的德行按照斯宾格勒的说法,“浮士德式的道德与纯粹西方的男子气的德行概念联系在一起,尼采称之为英雄的德行”。它与阿波罗式的道德与希腊理想中十分女性气质的美德所要求的平静、无欲无求、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浮士德式的英雄总是与无限有不解之缘。”[5]32也就是说,浮士德文化不仅对英雄的德行有着特殊的推崇,而且这种英雄的德行与浮士德式的心灵对不朽与无限的追求是紧密相连的,带有对生命理想的强力推进色彩:Livingwithoutanaimislikesailingwithouta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Greathopesmakegreatmen.宏志铸就伟人。Responsibilitymustbeshouldered;youcannotcarryitunderyourarms.责任必须负在肩上,不能挟在腋下。Tosaylittleandperformmuchisthecharacter-isticofgreatminds.少讲多做是伟大心灵的特性。人生靠希望维系,理想是那黑夜里的北斗,它给人以希望,照亮人们的前程,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不仅如此,人生还须有远大抱负,因为只有宏图大志才能铸就伟业与伟人。燕雀与鸿鹄,学鸠与鲲鹏,其不同则若此。同时,每个人都必须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耽于闲逸和空谈,敷衍塞责。以上谚语中所涉及之所谓的志向与理想,可以从一般的角度来加以理解,但就浮士德文化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其指归则毫无疑问更多地在于浮士德式的心灵对于不朽和永恒的寻求,因为“浮士德式的英雄总是与无限有不解之缘”[5]32。Thebestheartsarealwaysthebravest.无私者无畏。Courageandperseveranceconquerallbeforethem.人有勇气和毅力,就无往而不胜。Valouristhenoblenessofthemind.勇敢是崇高的思想境界。Fortunefavorsthebrave.勇者天佑。勇敢的品质,无疑也是构成浮士德式的人的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浮士德式的人的勇气,指向的是无限、天国以及不朽的未来。这种勇气与对正义、美、善的追求以及无我和奉献息息相关,带有强烈的正义和道德色彩,[9]其非凡俗之勇气可以比拟,实是大勇大雄之谓,故而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它是个体最终能够趋向无限、到达自由彼岸的重要推手,故而可视作导归永恒的途径之一。Everycloudhasasilverlining.乌云之间都有光线。Comewhatmay,theheavenwon’tfall.无论如何,天塌不下来。Fireprovesgold,adversityprovesmen.烈火显真金,逆境识英雄。Aheroisknowninthetimeofmisfortune.苦难造就伟人。再坏的事都有好的一面,再困难也有希望,山穷水尽过后往往是柳暗花明。而逆境又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应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逆境能催生豪情、鼓舞人的勇气,更能促人坚贞。浮士德心灵当中的乐观主义、英雄气质和浩浩正气,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同样是浮士德式的人导归永恒不可缺少的路径之一。总之,在理想、志向、责任心、勇气以及面对逆境的态度等方面,早期英语谚语极大地展现了浮士德式的心灵当中某种一脉相承的果敢、坚定、刚强、无畏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这些精神所指向的,是斯宾格勒所谓的“纯粹西方的男子气的德行”或者说“英雄的德行”,它们从各自的层面上突出和彰显了导归永恒的需要对浮士德式的人在道德和人格气质上的要求。
标签:英语教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