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编辑:sx_yangk

2015-10-28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呈现重英语文化、轻汉语文化的特点,师生双方多数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英语文化输入上,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日益增多,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1.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在英语教学阶段,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人曲解了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含义,误以为有能力理解并吸收目的语文化就算是跨文化交际了,本族文化则被视作秦砖汉瓦”或是有悖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东西被搁置乃至遗弃在交际之外。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无论是汉语里的“交际”“、交流”,还是英语里的“communication”、exchange”,跨文化交际都应该是双方交互的行为,一边倒”式的交际模式并不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正像Widdowson(1991)所强调指出的“,交流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吸纳”主要指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兼容并收,而“传播”则是向目的语国家输出本族语文化。跨文化交际绝不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理解为交际终端,还应同时包含文化的共享和向另一方输出本族语文化。

2.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文化教学经常会被片面地理解为在英语教学中单纯地导入外国文化,有时被更狭义地解读为西方文化的输入甚至仅仅是英美文化的输入,中国本土文化则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张红玲(2001)认为,单向地导入西方文化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尚未考虑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现有的教师、教材和教法都无法满足文化学习的需要,“失语”就不足为奇了。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实施目的语文化教学的研究论述很多,然而关于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英语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方面的论述却很少。我国英语教学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重英文、重目的语文化传授;轻中文、忽视中华文化学习的倾向。跨文化交际只注意传授西方文化,把学生引入英美文化的包围之中。英语教育所造成的文化“逆差”,直接导致了对中华文化所代表的价值和审美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认同感,造成对中华文化层面上的东西缺乏起码的了解,一味地顺应目的语文化就等于否定自我,最终导致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

3.对母语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理解具有片面性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院教授Nation,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作过专门研究。Nation认为“,母语在外语学习中会发生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学分为四个层面,即以意义为核心的输入性教学(通过听、读进行教学)、以意义为核心的输出性教学(通过说、写进行教学)、以语言为核心的教学(通过有意识地强调语言形式教学)和语言流利教学。在每一个层面,母语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母语为同一种语言时,则倾向于以外语开展诸如会话这样的活动,以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以母语讲解精读材料和进行写作准备。首先,对学生来说,用母语讲解词汇和课文时,显然要自然得多,因为母语在翻译时通常比较明晰、简洁和熟悉;其次,学生们在写作之前以母语作为媒介对题目进行充分的讨论,不仅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题意,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表达自如,激发学习兴趣。这种借用母语实施外语教学的方法并非毫无道理,在外语教学中灵活和适当地利用母语,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还会增强其语言敏感和领悟能力,达到尽快掌握外语的目的,这是由人类语言的共同性决定的。可见,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试论词汇教学有效生成—高中英语单词教学论文  

试论为高三英语复习课穿上新衣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