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关于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编辑:

2014-05-12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

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可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2. 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一节的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准备挂图或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裂过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制作了一张细菌培养液的临时装片,一上课,我就用显微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投影幕上马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生活状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

现代教育学早已证明,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实践、比较、思索、发现的过程,只有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将知识、方法、过程、能力内化为自己所有。

3.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的情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