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电算会计论文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编辑:sx_chengl

2016-05-26

这是一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内涵的内容介绍,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

摘要: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现行会计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存续的行为方式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人员素质不高、相应的规划及组织协调不到位等问题也凸显出来。现行会计制度下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政府必须完善电算化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与会度电算化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有效发挥电算化的科技含量高的优势,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的社会和经济,从根本上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实务。基于目前的会计制度条件,传统的手工会计加速演变为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实务处理的最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领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又称为电算化会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给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及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目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不仅要具有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功能,还要具有分析会计信息的功能,从而服务于经营、管理和决策。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

(一)会计凭证的影响

会计凭证:用以对经济业务事项开始或结束、经济责任的明确进行记录,记账中作为书面证明的依据。会计凭证是一个重要的账务核对以及事后查考留存的依据。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现行条件下,对记账凭证的分类有必要将以会计科目为标准的分类方式改为以来源为标准进行分类。此外,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方式上,也将由原来的实物凭证改为电子凭证。

(二)会计科目的影响

在实行手工会计的条件下,没有严格要求科目代码,当我们用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只需要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然而,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的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入,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中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人,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三)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填制或审核会计凭证,再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然后依据会计账薄的记录、计量的结果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会计信息,即完成证一账~表,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根据开发会计软件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普遍且效果较好,大多数会计软件都采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因为它是对审核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编制科目汇总表,最后总账登记以科目汇总表作为依据,同时提供各种数据给会计报表,所以在账务处理的整个程序中的关键部分便是科目汇总表。伴随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账务处理程序也随之完善自己,能够随时作出改进。该程序运算速度较快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实现其一次输入可进行多次调用的功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分析方面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四)会计报表的影响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提供方式是会计报表,同时它也是会计目标一个重要的实现手段。会计制度现行条例中,对企业向外送报的法定会计报表进行了详细规范,无论是编排格式,还是填列内容上都对报表进行了改进。手工会计的报表数据,其中一部分是获取自其它报表与账簿,然后由财务人员在报表中手工填人;其它部分需要得出基本资料的计算结果,在报表中填人。在报表中只要有一个错误数据,则整张报表便要重新制作,重新填写,可见手工条件下编制报表既耗费时间,又吃力不讨好。而在电算化条件下,通常会计软件中都有两种编制报表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报表模块进行编制,在计算机上,报表格式是已经定义好的,取数公式可以从账务核算系统中自动进行数据收集,相应的报表也会自动生成。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报表格式、取数公式等的定义,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运行,最终编制出相应的报表。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

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障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改造现有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或保守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工作流程还处在旧的体制上运行,而无法适应实际业务的要求,更无法完全发挥其优越性,制约着电算化发展的转型,导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来对待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就不能保证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主要体现在对电算化人员的管理滞后。现在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出身于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对财务业务熟练,可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处理日常财务。但是,要想熟练地应用财务软件,高效的发挥财务软件功能受自身条件所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也没有在相应时间内适当调整分工,多数是以模仿为主,更没有严格执行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因此要发展会计电算化应该通过有效控制存储方式、处理方法和介质,配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打破传统会计分工流程,改变会计人员的职能,提高财务处理能力。

(三)相应的规划及组织协调不到位

现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虽然应用普遍,可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相应的组织协调,使各部门不能有效地配合,导致会计电算化管理松散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加上受资金或人力等原因的制约,有些企业电算化的系统和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欠缺统一的规范,因而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相应重视。

四、现行会计制度下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首先,政府应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健全的安全法律,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政府必须完善电算化会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证电算化建设走上法制轨道。鉴于当前网络犯罪逐步走向专业化、利益化,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完善和规范会计信息管理与财务披露等相关法律和法规,加紧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和法规,规范第三方交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安全的法律环境。其次,统一会计电算化标准协议,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建立标准的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还应建立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以便对内对外让人易于接受。最后,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型、操作型、管理型 类人才分别制定不同的培训。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

首先,要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规划,然后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做出步骤、进度的安排,对各相关环节数据在处理特点与处理权限上提出对策,使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其次,对网络会计进行逐步完善其管理机制。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有关管理与内部监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会计进行解决,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以期在进行企业各种经济利益处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的态度。最后,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派专人监控会计人员操作的数据,并记存到数据库当中,让注册会计师为网络经济发展和监督作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在我国,会计软件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经历了自主开发与委托定点开发阶段,标准化与通用化阶段,以及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等,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是从最开始的单一核算,慢慢的朝向一体化核算管理过渡的,在记账方式方面,也是从原来的事后记账,逐渐转变到了事中控制,最后发展为事前预测。虽然现有会计软件的功能已经从核算转变至管理,可是因为其模块的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应加强企业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与完善要注重个性化,与自身企业管理系统相匹配,同时为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可引入人工智能等高领域技术到软件中,进行预测和决策,开发或优化具备核算与管理功能和企业发展情况更加兼容模式的会计软件,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需要清楚会计制度与电算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实行系统的电算化,改善后的会计制度也将为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提供有益指导。从会计电算化的角度系统深入研究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延东.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215;

[2]沈艳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6):145146;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内涵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对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