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7
上述不同岩相组合构成了大马岗沉积体3种不同的垂向沉积层序,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块状层理细砾(Gm) 、水平层理泥(Fsc)及薄层状粉砂质泥与细砂互层(Sm) 构成了大马岗沉积体的下部垂向沉积层序,代表一次水流由强到弱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为辫状河心滩(底部砾石层) 及辫状河溢岸沉积。中部层序岩相类型较多,且其纵、横向变化大,主要由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St1 , St2) 、同沉积变形层理细砂(Scd) 、波状交错层理细砂(Shcs) 与块状层理泥质粉砂(Fm)构成,局部可见平行层理细砂(Ssd)及反向交错层理细砂(Stcb),垂向上呈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正旋回,层序底部无明显冲刷面,与下伏层序呈突变接触。此套层序的岩相及其组合特征反映是一个完整的曲流河沉积层序, 下部细砂为曲流河点坝沉积,上部泥质粉砂为曲流河漫滩沉积而成。上部垂向沉积层序则主要由薄层状粉砂质泥与细砂互层(Sm)、块状层理泥质粉砂(Fm)、微波状层理粉砂(Fw)及土壤层(Mpr)构成,其岩相组合特征反映这是一套弱水流条件下的沉积层序,是曲流河溢岸沉积形成,其中粉砂质泥与细砂互层相(Sm)为天然堤沉积,微波状层理粉砂相(Fw)为决口扇沉积。
可见,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内岩相类型多样,且岩相分布纵横向变化较大,图4是大马岗露头探槽剖面Ⅴ所观察到的岩相及其分布特征。
4、沉积环境
通过对现代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九个解剖探槽剖面的精细观察,结合浅钻井、测井以及室内的分析化验资料,从地貌特征、沉积物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测井曲线形态等,将现代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划分出辫状河流沉积相和曲流河沉积相. 辫状河流沉积相进一步划分出砾质坝、河间沼泽、溢岸3 种沉积微相;曲流河进一步划分出点坝、天然堤、决口扇和河漫滩4 种沉积微相.
4.1辫状河砾质坝沉积微相
砾质辫状河流河道迁移频繁,河床宽而浅[1],沉积了广泛的砾质沉积物。该砾质沉积物位于现代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的底部,主要由黄褐色的砾石及粗沙组成,厚度约5m。其主要特征为:砾石成分复杂,以岩浆岩及变质岩砾石为主;砾石体积分数为50%~60%,分选差,最大直径为14.0cm, 最小为0.2cm,一般在2.5~3.0cm,磨圆差,为次棱角状;砾石排列呈叠瓦状,最大倾斜面方向NE40°,整体上层理不明显,局部略显平行层理,垂向上具较明显的正韵律。砾质坝沉积物以推移组分和跳跃组分为主,见图5(a) ,推移组分的质量分数为50%~60 %,跳跃组分的质量分数为35%~45%,悬浮组分质量分数小于10 %。组分分异不明显,分选差,推移总体倾角为25°~35°,跳跃总体倾角为20°~30°,悬浮总体倾角为15°~25°,粗细截点都偏粗,粗截点φ为-1~1, 细截点φ为2.0~2.5 , 反映洪水期水流能量高的环境特点。电测曲线为较光滑的箱形曲线。
图5 现代嫩江大马岗段河流沉积概率曲线
4.2辫状河河间沼泽沉积微相
辫状河河间沼泽沉积物为灰白色质纯粘泥或灰白色含粉沙粘泥,粘土的体积分数一般大于80%,粉沙体积分数多小于20 %;发育水平层理;富含植物根,植物根被氧化成褐色,并呈不规则的细条纹垂直于层面。粒度概率曲线上显示沉积物主要由悬浮组分组成,反映水体相对稳定。电测曲线为低平曲线。
4.3辫状河溢岸沉积微相
辫状河溢岸沉积物由褐色粉沙质泥及灰黄色粉沙质细沙与灰黄色粉沙质泥近等厚互层组成。泥质沉积物中发育块状层理,富含植物根及铁质;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沉积物主要由悬浮组分组成,见图5(b)。其中粘土质量分数为55%~70%,粉沙质量分数为30%~45%,一般缺乏推移和跳跃组分。沙质沉积物中发育波状层理,单层厚3~4cm, 富含植物根及铁质,铁质呈斑点状,局部呈条带状,富含炭屑;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沉积物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其中跳跃总体质量分数为50%~60%,主要为细沙,悬浮总体质量分数为40%~50%。上述特征表明,溢岸沉积物是较弱水流环境悬浮沉积为主的产物。电测曲线为指状曲线。
4.4曲流河点坝沉积微相
点坝是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发育在凸岸一侧的河道中,为向河道微微倾斜的沙质浅滩。点坝沉积物为黄色中沙质细沙,向上逐渐变为细沙,具明显正韵律,在垂向上由3 个侧积沙层叠覆构成,单个侧积沙层厚度6~8cm。在点坝沉积物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层理:大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反向交错层理[2] ;板状交错层理; 同沉积变形层理等。
表2 为现代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粒度参数特征
表2 为现代嫩江大马岗河流几种沉积微相的粒度参数值。由图2 (c) , (d) 和表1 可见,点坝沉积物以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少,缺乏滚动搬运组分,反映水流能量为弱—中等. 点坝上部跳跃总体质量分数为85 %~93 % , 悬浮总体质量分数为7 %~15 % , 细截点φ为2. 3~2. 5 , 标准偏差σ1 为0. 90~2. 10 , 表明分选中等至较差. 点坝下部推移总体质量分数为5 %~8 % , 粗截点φ在1 左右,细截点φ在2. 2~2. 5 , 标准偏差σ1 为1. 80~3. 30 , 分选较差至差. 点坝垂向上由下至上分
选变好,说明由下部向上部水流能量具有明显减弱的趋势. 电测线呈现箱形或圣诞树形.
根据薄片鉴定和重矿物分析可知,点坝沉积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岩屑,不同剖面中其体积分数变化不大,其中石英的平均体积分数为22.1 %, 长石的平均体积分数为65.1 %, 岩屑的平均体积分数为10.6 %, 泥质的平均体积分数为2.5 %, 重矿物平均体积分数为0.69 %. 重矿物种数达20 种,以稳定性差的重矿物为主,其相对体积分数为68 %, 主要有绿帘石,角闪石和辉石;稳定型重矿物的相对体积分数为32 %, 主要为钛铁矿、磁铁矿、白钛矿和锆石. 这些重矿物以中~粗粒为主,细粒较少,风化浅,磨圆差,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 因此,点坝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表明沉积物形成时气侯较干燥,化学风化作用不强,搬运近,沉积速度较快.
3. 5 曲流河天然堤沉积微相
天然堤沉积物有黄灰色粉沙质泥和灰黄色粉沙质细沙,粒度较点坝沉积物细,其垂向上的突出特点是二者组成薄互层. 单沙层厚4~6 cm, 泥层厚3~4 cm. 单沙层中具有波状层理,泥层内具断续水平层理; 沙层内含有炭屑及植物根,虫孔发育,并与层理斜交,虫孔直径1~2 cm; 富含钙质,局部可见钙质结核,含少量铁质. 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沉积物主要由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见图2(e) . 其中跳跃总体质量分数为68 %~85 %, 悬浮总体质量分数为15 %~32 %, 缺乏推移总体,细截点φ为2. 6~2.8 , 标准偏差σ1 为
1 1. 51~2.90 , 表明分选较差至差. 总体反映了稳定水流多次漫溢变化的天然堤环境特点. 电测曲线呈指状.
2 3. 6 曲流河河漫滩沉积微相
曲流河河漫滩沉积物分布在河道两侧地势低平的地带,由灰褐色粉沙质泥和泥质粉沙组成,常见厚2 ~3 cm 的粉沙质细沙条带. 粘土的质量分数为40 %~60 %, 粉沙的质量分数为35 %~50 %, 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沉积物主要由悬浮组分组成,反映曲流河洪水期漫溢水流悬浮沉积的环境特点. 河漫滩中植物根发育,并被氧化,呈褐色不规则条纹状;含少量炭屑,富含钙质,局部见白色的直径为1. 5~2.0 cm 的钙质结核及团块,靠近水体一侧的沉积物中钙质结核及团块的数量明显增多;常见生物活动遗迹,遗迹呈弯曲蛇状洞穴,内部充填黄色中沙,洞穴周边富含铁质,呈棕褐色;块状或不显层理;缝合线较发育,宽度1~40 cm. 电测曲线为较低平曲线.
3. 7 曲流河决口扇沉积微相
曲流河决口扇沉积物由黄色细沙质粉沙组成,富含植物根、铁质及钙质;发育小型高角度槽状交错层•10 •
理,其特点是层系规模小,层系横向延伸10 cm 左右,层系厚度3~4 cm, 纹层倾角多为20°左右,纹层分别由灰白色钙质粉沙及黄色粉沙组成.
薄片鉴定结果表明,决口扇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岩屑,不同剖面的样品其中各成分含量略有差别,其中石英的平均体积分数为25.4 %, 长石的平均体积分数为57.1 %, 岩屑的平均体积分数为16.1 %, 泥质的平均体积分数为2.3 %. 长石多呈次圆状,石英多呈次棱角状,碎屑的最大粒径为0. 33 mm , 多为0. 07~0. 16 mm.
由表1 和图2(f) 可见,决口扇沉积物以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为主,推移组分很少,其中跳跃总体的质量分数为85 %~90 %, 悬浮总体的质量分数为10 %~15 %, 细截点φ在2. 4~2. 6 之间,标准偏差σ1 为
1. 50~1.89 , 表明分选较差. 在C-M 图上,决口扇沉积物的样品点主要集中于P-Q 段,少数在S-R 段, 这两段均反映沉积物为悬浮搬运为主,S-R 段的最大C 值为0.3 mm, 反映了水流悬浮搬运的最大粒级为中沙~细沙,洪水期水动力条件较强,携带大量的中沙至细沙的上层水流冲决天然堤后,水流速度减弱,沙质沉积形成决口扇.
4 垂向沉积层序
现代嫩江大马岗段河流沉积实际上是由辫状河沉积和曲流河沉积形成的复合沉积,经历了砾质辫状河活跃—废弃—曲流河活跃这样一个演化历程, 形成了总体下粗上细的正旋回沉积层序,见图3.
4. 1 砾质辫状河活跃阶段
据泥质沉积物年代分析,砾质辫状河活跃阶段距今大约2. 1 ×104 a, 嫩江大马岗段河流流域地势高差较大,物源较充足,地形坡降大,辫状河道宽而浅,分叉游荡频繁,水流较急,搬运能力强,沉积了以砾石为主的砾质坝.
4. 2 砾质辫状河废弃阶段
砾质辫状河在较大范围、较短时间内废弃,其原因可能是构造运动抬升发生准平原化,造成沉积间断,也可能是辫状河道在上游发生改道迁移,形成了以富含植物根的粘泥为主的河间沼泽沉积. 尽管辫状主河道已废弃,但仍有水流或漫流活动,且水流能量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形成了由下向上泥质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而沙质体积分数逐渐增多的溢岸沉积.
4. 3 曲流河活跃阶段
在距今约1. 7 ×104 a 前,曲流河开始活跃,沉积了具有明显正韵律的以中沙质细沙为主的点坝. 该点坝沙体粒度偏细,中粗沙体积分数少,底部无滞流沉积,也无明显的冲刷面,并缺少反映较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平行层理及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 说明该时期发育的曲流河应为低能量曲流河. 在洪水频发的过程中,由于侧向和垂向加积作用,在点坝之上形成了河漫滩、天然堤及决口扇的垂向有序叠置.
4. 1 曲流河相
4. 1. 1 河床亚相
河床亚相又称河道亚相, 在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内, 河道亚相仅见到发育良好的点坝沉积微相, 未见到明显的河床冲刷面。
点坝沉积微相:发育于大马岗河流沉积体的中部,是构成大马岗河流沉积体的砂体富集相带,主要由St1, St2, Ssd, Sh, Sp , Stcb, Shcs等岩相组成,以含粗砂中砂质细砂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为细砂,具明显的正韵律,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照片1)、板状交错层理或平行层理等,富含植物根及碳屑,局部可见圆柱形垂直于层面的虫孔构造。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缺乏推移质,概率曲线的斜率较大,表明分选性较好,跃移质占60% 以上。
在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内, 发育1~3 个沉积旋回, 形成了1~3 个不同规模的侧积砂体, 在工区的东部� 2� 号探槽剖面, 仅见到1 个侧积砂体, 其砂体总厚度0. 24~4. 636 m, 而在工区西部� 2� 号剖面, 则可见到2~3 个侧积砂体, 砂体总厚度1. 24~4. 57 m。
4. 1. 2 堤岸亚相
在该研究区, 堤岸亚相垂向上发育在河道沉积的上部, 是曲流河洪水期间水流沿河床两岸垂向加积的结果, 进一步可划分出天然堤沉积微相、决口扇沉积微相。各沉积微相具体特征如下:
(1) 天然堤沉积微相: 是曲流河洪水期间水位较高, 河水携带的细砂及粉砂级物质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于河床的砂堤。
表1 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照片1 大马岗沉积体内发育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Photo 1 L arge2scale trough cross2bedding developed in sediments atDamagang
在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内, 该沉积微相主要分布于沉积体的上部, 主要由Sw , Sm 岩相组成, 以粉沙质泥和粉沙质细砂组成的薄互层沉积为主, 发育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或波状层理(照片2) , 富含钙质, 局部可见钙质结核, 还可见少量铁质及碳屑, 粒度概率曲线多为二段式, 并以跃移质相对较发育。
(2) 决口扇沉积微相: 是曲流河在洪水期间河水冲决天然堤, 在决口处堆积形成的扇形沉积体。该沉积微相主要分布于沉积体的上部, 主要由Fm , Ft 岩相构成, 以黄灰色泥质粉砂沉积为主, 发育小型高角度槽状交错层理, 富含植物根、碳屑及钙质结核, 粒度概率曲线为二段式, 跃移质相对较发育。
4. 1. 3 河漫亚相
河漫亚相是曲流河洪水期漫溢出河床, 河水中携带的悬浮物质在河床两岸垂向加积的产物。在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内河漫亚相仅发育河漫滩微相。
河漫滩微相: 主要分布于大马岗沉积体的中部及顶部, 以粉砂质泥及泥质粉砂为主, 常见粉砂质细砂条带, 富含植物根、碳屑及钙质结核。粒度概率曲线为不明显的两段式和三段式, 二者都缺乏推移质段, 以悬移质段为主。
4. 2 辫状河流相
在大马岗河流沉积体下部, 广泛发育辫状河流相, 根据其沉积特征, 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相: 河床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
4. 2. 1 河床亚相
该亚相主要分布于大马岗沉积体的底部, 主要由Gm 岩相构成, 以粗砂质细砾沉积为主(照片3) , 沉积分布面积广泛, 其厚度1. 4m 未见底, 因受探坑深度限制, 此亚相内只见到砾质坝微相, 未观察到河床滞留微相。
心滩微相: 在大马岗沉积体底部广泛发育, 主要由Gm 岩相构成, 以粗砂质细砾沉积为主, 砾石大小混
照片2 大马岗沉积体内发育的波状层理Photo 2 Wavebeddingdevelopedin sedimentsatDamagang
照片3 大马岗沉积体底部的粗砂质细砾沉积Photo 3 Thepebbysedimentsatthebottom ofDamagang
杂, 分选差, 最大砾石直径为14. 0 cm , 一般1~1. 5 cm , 磨圆差, 次棱角状, 砾石呈叠瓦状排列, 块状层理, 粒度概率曲线以三段式为主, 其推移质组分和跃移质组分之和在99. 5% 以上。
4. 2. 2 泛滥平原亚相
泛滥平原亚相是洪水期河水溢出辫状河河床时, 携带的细粒物质在河床两侧低洼地带进行垂向加积的结果。在大马岗沉积体内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溢岸沉积微相。
溢岸沉积微相: 是辫状河洪水漫溢出河床两岸将其所携带的沉积物沉积下来的产物。主要由Mm , Sw , Fsc 及Sm 岩相组成, 以褐色粉砂质泥, 灰黄色细砂与白灰色粉砂质泥互层沉积为主, 发育波状层理, 富含植物根及铁质, 概率曲线上以悬移质段为主。
标签:地质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