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业的现状与对策

编辑:

2013-12-12


  2.2土壤改良和用地养地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和落实,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没有得到改善
  江州区90%以上甘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的瘠薄旱坡上,大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5%,加上长期以来施无机化肥为主,甚至把田间蔗叶烧光,对土地采取掠夺性生产,使土壤板结,肥力不断下降。土壤瘦瘠至今仍是江州区甘蔗单产不能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2.3粗耕粗管,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在:(1)种蔗时没有精细整地,蔗苗扎根立苗受阻,萌发率低,耐旱性差;(2)基肥尤其是有机肥施用不足,每年平均有机肥施用量不足250kg/667m2;(3)落后的窄行距种植(50-70cm)仍占江州区甘蔗总面积的50%左右;(4)中耕除草不及时,草与蔗苗抢肥严重;(5)施肥不当,追肥以撒在土壤表面为主,不覆盖;(6)中后期没有中、高培土,甘蔗根系营养空间小,根浅易倒伏;(7)缺少轮作,土壤肥力下降,病虫源积累多。(8)从2011年农民技术培训来看,江州区每年培训农民只有2.8万人,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不足10%,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较少,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甘蔗种植技术的需求。农民没有技术,就需要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可是目前,江州区耕地面积8.78万hm2,农技人员只有60多人,人均指导面积1300 hm2,根本无暇顾及。
  2.4品种结构不合理,现有良种种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是江州区种植了二十多年的台糖22号仍占相当的比例,由于该品种长时间连作,已出现明显的种性退化现象,品种单一化问题导致原料蔗成熟期过于集中,且易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加大了甘蔗生长的自然风险。二是部分蔗农片面认为良种万能,没有针对良种的特性配以相应的栽培方法,良种种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良种引进推广没有经过试种评估,而是急功近利,听信外地资料就认可,使部分良种推广走了弯路,影响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5机械化程度低
  江州区甘蔗生产除部分新植蔗犁耙地、开行沟使用机械外,其他如中耕、除草、培土、喷药、砍收等一系列田间作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直接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6水利设施缺乏
  江州区是广西左江旱片中心,容易形成春秋旱。虽然,近年来,江州区不断推广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但是,远远没能满足江州区甘蔗各时期对水分需求。江州区“十年九旱”,水利设施缺乏对生产上出现的春秋干旱无能为力,干旱是制约江州区甘蔗产量提高的最大的自然因素。
  3推进甘蔗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实现甘蔗高糖、高产、高效的生产,是甘蔗生产的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是甘蔗产业化中重要的第一环节。江州区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历史机遇,下大决心,大胆改革,以提高甘蔗单产和甘蔗糖分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兴蔗力度,大力推广高产高糖良种,积极实施甘蔗生产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等,为全面实现原料蔗生产的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

3.1甘蔗种植规模化
  甘蔗种植规模化涉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中小块耕地地界的打破。不打破江州区目前平均每户种蔗0.475 hm2的小规模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永远是一句空语。我们认为,组建股份制“家庭农场”是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路子,即是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把几户、十几户甚至一个村屯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家庭农场”,每块地的规模掌握在33至333 hm2,条件成熟的可突破667 hm2以上,实行统一高效经营管理,真正实现生产规模化。工作切入点是进行试点示范,规模从小到大,数量从少到多。这项工作要争取上级项目经费支持,自治区财政、糖厂给予资金物资上的补贴支持。家庭农场实现科学种植和先进的管理,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标签:农林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