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课程教学三阶段反思

2012-03-20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行反思,但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反思,因为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现结合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前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我在教学前做以下四方面反思:

1. 起点是否合适

起点即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只有起点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听不懂,不会学。新课导入是关键,开始时准备按照教材顺序,经过反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一个小故事导入,由故事中的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事例,进而引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不但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还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2. 重点是否突出

重点即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分配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有重点,才能使整个一节课有灵魂。物质的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在探究过程时,我通过展示一杯水里水分子数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感性上对物质的量有一定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3. 难点是否突破

难点即化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它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经过反思,为了突破难点,我举了一个购买苹果的例子,与物质的量进行类比,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讲练是否结合

化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要通过一定的强化练习才能掌握。另外,高一学生还具有好动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训练当作一条主线,自始至终地讲讲练练,练练讲讲。经过反思,整节课设计为探究式学习,讲解例题,巩固练习。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做到教活“学案”,灵活调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中反思内容包括:

1. 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就算不上“主体”。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 学生的交流状态

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体现。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才能与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开始时,我允许同桌间互相交流,发现有的是各别同学关系不好,有的是知识面差距过大,造成不能很好的交流,于是我又允许以前后桌为单位交流,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

3. 学生的达成状态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以及能否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投入,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 “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要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探究所学内容,学生由于受到年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整理、归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学生能从实际事例、直观图形感受到物质的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亲自体验化学知识的来源,并从中分析、归纳、得出一般结论。将来源于实践的知识又上升到理论,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将问题一步步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即有批判性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内容包括:

1. 成功的经验

它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还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呈现……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以后借鉴。本节课我认为最成功之处就是运用水的形象案例来探究抽象的物质的量,这样不但课堂上能很快理解化学概念的实际意义,而且延伸到课后作业等各方面。

2. 失败的教训

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使今后在教学中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如这节课过于追求学生自主探究,造成本节课前松后紧。

3. 教学的应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4. 教案的修正

一节课下来,应思考: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外,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后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必须记住,教学的探索创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才能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勤于动笔。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同时还要经常查阅、翻看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点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再回到实践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总结学习,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还能逐步把自己磨练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师。

更多内容请进入:

精品学习网论文“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