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以全民的终身教育为主要特征。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交际功能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一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又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是以读写算等技能为基础形成的,而读写算又是以识字能力为基础的。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编而成的。知识能力、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蕴涵其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克服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的做法,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来设计教学思路,以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每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积累哪些东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全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科学地调节下自主学习得来。教师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师生换位,让学生自主运用语言。课堂上教师主宰讲台一统课堂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觉运用语言呢?教师让小学生当一回小老语文教育论文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一位老师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问学生你们认为怎样学习这一课好?有的学生说,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几件事情:受命造箭、准备工作、借箭成功几个方面来学习;还有的学生说,从周瑜最后说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中受到启发,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再把课文融会贯通地理解。学生们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自主的表现。
2·举一反三,拓宽语文学习的路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就会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如对一句话、一个段落的理解,除了这种表述外,你还会有另外的见解吗?这段话中去掉一句行吗?对这个人物文中是这样肯定的,你还有别的认识吗?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分析比较中提高对语言的品评鉴赏能力。
3·分析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能力。例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几句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①用上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看谁能说出来;②用叙述者的口气,把这段话变换称谓表述出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逻辑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快地把握住主次及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4·强化语言训练,在运用中形成技能。由于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必须注重实践,在训练中形成技能。这个训练就是要进行听说读写、思维的训练。要注意研究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去实践。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譬如,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理解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理解的过程中,不同的见解是学生思维个性的表现,教师要有一个开放的视野,要注意因势利导,变封闭为开放,真正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二、情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发展,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思想受到熏陶,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小学语文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表达愿望、抒发情感、认识事物的工具。
语文教育中所凭借的语言材料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内涵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1·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教书育人。怎样育人?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起码的社会基本准则,不断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要求和行为规范是靠教师凭借一篇篇语文教材来完成的。
在学生所学的教材中,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有各的历史背景,各有各的写作目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采。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让学生细读、体会、揣摩,使语文教育论文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形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崇尚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使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保护大自然等一些基本原则。
2·利用课文的重点部分或感人之处,陶冶学生的情感,使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情感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因素。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有情动而辞发”。都是说明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话中,哪里最使你感动?你会读出这种情感吗?你还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揣摩他们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写作目的。例如,《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让学生体会一下两个贫穷农民儿子要当红军的急切心情。为了增加语气,语序做了颠倒,让学生试着用别的方式来要求毛主席也同意你们当红军。在学习《丰碑》一课时,随着情感的推进,同学们都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再让学生体会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就很好理解了。
发展学生的情感,要注意因文而发,不要脱离课文内容搞节外生枝,即使是搞得天花乱坠,学生也得不到一点收获。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针对性强,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思维的发展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改的主攻方向。
说到底,创新精神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为创新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小学语文更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既是思维的材料又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在一个统一体中。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流畅性。小学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首先反映在思维的流畅性上。所谓流畅性就是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有一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这是创新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就要注意从观察、兴趣、感悟入手,让学生出现一种亢奋、昂扬的精神状态。学生产生的灵感愈生动丰富,思维就更加活跃。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所悟充分表达出来,而不是斥责和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大增,学习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例如,《司马光》一课,到水中救人,不如让水流出来救人;《詹天佑》一课,采取中部凿井法能不能提高工期?《曹冲称象》中没有大秤,更没有人提得起这么重的大象,而采用求异思维的方法,这都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
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采取启发诱导的做法,不让学生墨守成规。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也可能是殊途同归,一旦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成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惜的是,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求同、靠拢教材答案的做法太普遍。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3·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维,思路灵活。《田忌赛马》以弱胜强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落花生》一课似乎无创新思维可言,如果教师抓住“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使用的东西”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举出外表既好看而又使用的东西;外表好看而不使用的东西;外表不好看但使用的东西,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位教师在教《美丽的公鸡》一课后,提出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大公鸡改正自己错误以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怎样对待它?会以什么样的态度跟它说话?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认识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教师要克服单一机械的做法,注意把口语交际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复述与篇章训练结合起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想象丰富。
在作文中,让学生把生动有趣的生活与大胆地想象相融合,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挥洒的习作平台。写作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出现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想象作文。这样做,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有利的。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会一事无成。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证明,此话千真万确。在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
更多内容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