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

2012-11-01

研究首先对实验次序和性别是否影响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次序和性别对恭维行为有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有无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下面的结果分析中不再考虑次序与性别的影响。

(一)6岁幼儿恭维行为分析。

为检验6岁儿童有无恭维行为,本研究对129位有效被试的控制画首评与实验画首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控制画与实验画没有显著差异(t=-0.19,P=0.851>0.05),这说明控制组与实验组幼儿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对6岁儿童对控制画和实验画的评价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表明控制画首评和次评得分均值差异较小,而实验画首评和次评得分均值差异相对较大。对均数进行进一步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控制画首评和次评得分均值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t=1.23,P=0.222>0.05),而实验画首评和次评得分均值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t=-6.50,P=0.000<0.01),表明总体上6岁儿童在陌生老师面前已具有恭维行为(见表1)。

表1 6岁儿童控制画和实验画评价得分均值和标准差统计(n=129)。

为检验6岁儿童有无恭维行为的比率,本研究确定幼儿有无恭维行为的评价标准为:实验画的次评高于首评,而且实验画前后两次评价的提高量高于控制画前后两次评价的提高量。经统计,6岁儿童在陌生老师面前有恭维行为的73人(56.60%),无恭维行为的56人(43.40%)。通过非参数卡方检验,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X2=2.24,P=0.134>0.05),说明在6岁儿童中,有恭维行为的儿童与无恭维行为的儿童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二)恭维情境下6岁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分析。

由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检测时有两位参加过恭维行为实验的幼儿因病没有到校,故参加恭维情境下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实验的幼儿为127人。依据研究设计,将得分为0分的幼儿定义为没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得分为1分、2分和3分的幼儿定义为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考察在恭维情景下6岁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有无情况。在故事1(恭维长辈)中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91人(71.70%),没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36人(28.30%)。经检验,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显著多于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t=17.85,P<0.000)。在故事2(恭维陌生老师)中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89人(70.10%),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38人(29.90%)。经检验,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显著多于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t=17.18,P<0.000)。在故事4(不恭维老师的直率真话)中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70人(55.10%),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57人(44.90%)。经检验,有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显著多于无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t=12.44,P<0.000)。以上检验分析表明,6岁幼儿已经具有比较稳定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无论是在给予老师恭维的故事中,还是在不予恭维的直率真话中,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都显著多于不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

把6岁幼儿在3个故事中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得分相加后发现,得0分的幼儿有20人(占15.70%),得1~3分的幼儿有29人(占22.80%),得4~6分的幼儿有37人(占29.20%),得7~9分的幼儿有41人(占32.30%)(见表2)。这说明6岁幼儿的恭维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水平已较为成熟,且处于高分端的幼儿多于处于低分端的幼儿。

表2儿童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得分统计。

(三)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关系分析。

依据在三个故事中6岁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总分情况,本研究将其重新编码为四个等级:0分记为0,1~3分记为1,4~6分记为2,7~9分记为3,并在127位有效被试中考察其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经卡方检验发现,恭维行为有无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强弱显著相关(X2=7.35,P=0.012<0.05)。无恭维行为幼儿中,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等级0、1)幼儿所占比例相对较大,高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等级2、3)幼儿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有恭维行为幼儿中,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等级0、1)幼儿所占比例较低(31.94%),高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等级2、3)幼儿所占比例较高(68.06%)(见表2)。这一研究结果表明,6岁幼儿恭维行为有无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强弱有一定的关系。故事2(恭维陌生老师)和故事4(不恭维陌生老师的直率真话)两个故事描述的情景与实验测验恭维行为的现实情境非常相似,具有很强的可比较性,故本研究将这两个故事中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作为测量对象,考察它与恭维行为有无的关系。本研究假设,如果幼儿在给予恭维的情况下能体会到对方“高兴”,在不予恭维(直率真话)的情况下能体会到对方“难过”,那么这种幼儿对恭维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可以说发展到了比较“全面”的程度。依据这一研究假设,综合幼儿在恭维陌生老师(故事2)和不恭维陌生老师的直率真话(故事4)中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得分,将幼儿在这两个故事中都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记为1,其余情况均记为0。经卡方检验发现,恭维行为有无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高低显著相关(X2=5.92,P=0.015<0.05)。这一结果表明,对恭维行为具有全面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6岁幼儿,其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紧密相关。这一结果验证了实验前的假设,即能在具体情景中出现恭维行为的幼儿,其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通常发展较好。

四、讨论。

(一)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状况。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6岁幼儿中有恭维行为的幼儿多于无恭维行为的幼儿,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在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方面,6岁幼儿在恭维情景下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已经比较稳定,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已经显著多于不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由此可以看出,6岁幼儿恭维行为已经得到较好发展。幼儿既能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又能在情感上有所认同。但6岁儿童在恭维行为发生时,其在意识上是否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对恭维行为的认知状态及心理过程,也就是其对恭维行为的自我认知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

观点采择能力作为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主要指认知取向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即幼儿能否判断听者的情感状态,并对其做出合理评价。已有研究发现,观点采择能力不仅可以预测儿童在自我、同伴、友谊、社会态度等方面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能紧密联系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不同方面,推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10][11]也有研究证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能够很好地预测其亲社会行为。[12][13][14]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阶段,本研究的研究范畴则延伸至学龄前幼儿群体,考察了6岁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与恭维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显著相关,是幼儿社会交往技能发展的重要表现。

恭维行为不同于一般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等),恭维是使儿童处于“两难”境地的一种社会交往形式,是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与行为选择。一方面,恭维违反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的规则。许多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的、占统治地位的原则是真诚原则,[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