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能力得以提升的一个重要阵地。幼儿园开设区域活动,为孩子的特长发挥提供了空间。教师对于幼儿在区域活动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区域活动毕竟不能等同于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教师如何放准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位置,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师;幼儿;区域活动;位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相对于区域活动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自由、自主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如果没有成人的干预,有些小朋友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一直重复操作,乐此不疲。还有的小朋友就经常穿梭于各个区域之间,无所事事。还有些幼儿从来不参与操作,总是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这些状况都不适合小朋友自身的发展以及其他小朋友的选择。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使得幼儿的区域活动既能够发挥自主性,又能够得到提高呢?
首先,应该肯定,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区角游戏,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幼儿在区域活动自主也不是自由无序。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地位都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活动没有教师的指引,对幼儿来说就会无所适从。比如在有新的材料投放的时候,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那幼儿就不能明白该材料的使用,那么材料更新也就有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可能就会出现材料被幼儿玩弄过度,过早出现破损。
其次,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个性更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因此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区域中的各项活动及时满足幼儿,并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区域活动毕竟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更注重于幼儿的个体发展。区域活动的创设必须是开放的,能够让幼儿自主选择的。让幼儿有选择地进区活动,并且要让他玩得充分,玩有所得。
基于这几点认识,为了让区域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点拨者,成果的点评者。为此应该做到:
1开创一定数量的区域。
各个区域提供的材料不要相似雷同,材料的提供要有层次,定期更新,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能让孩子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
材料是吸引幼儿选择区域的第一要素。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几个问题:
(1)各个区域的材料各异。如果各个区域的材料是类似的,那么幼儿选择的兴趣也不会很大。在哪个区域活动都是一样的,就没有必要在区域之间流动了。
(2)一个区域的材料要定期更新。如果区域里的材料长时间一成不变。那么孩子们对这个区域也会渐渐失去兴趣,即使选择了这个区域,也是对操作的重复,到最后只能是对操作材料的把玩,而并不能有任何收获。
(3)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孩子对于完全陌生的材料其实兴趣是不大的。但是这种材料有点熟悉,有点新鲜,会引起孩子的最大兴趣。大家都知道,孩子对于看到过的,别人有的玩具需求最强烈。同样,如果区域里的材料孩子是熟悉的,但又是和原来操作过的材料形式是不一样的,那就会吸引孩子去探究。在操作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探索取得成就。
2.幼儿选择区域,教师要有一定的引导。
区域活动虽然不是正式的教学活动,但是它是最能够让幼儿发展特性的活动。通常孩子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区域,但是孩子们也会有盲从的心理。如果在一个区域里,这项活动是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的,那么可能大家都会选择这个区域。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区域来分散孩子,或者说其他区域的材料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话,那可能会形成“毛毛虫效应”,区域活动的作用也就荡然无存。比如我们中班开学一段时间里,男孩子都喜欢搭积木。
因此很多男孩子一到幼儿园就进入建构区。但是在建构区里,幼儿搭积木并不是创新的建构,而是都做成简易陀螺,争相在地板上玩。这样建构区每天都最热闹,而且由于争抢位置时有事端。对于幼儿本身来说,盲从的最后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多地开设了棋类、阅读、剪纸、手工、数学,并且强制性地限制了建构区的人员。而且针对男孩子不善于剪纸的情况,强行规定男孩子来园以后,必须先选择剪纸,完成一项任务后,才能够选择其他的区域。
3.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适当介入。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遗传、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对象个体的差异构成多彩多样,互补的人群。就儿童而言,年龄趣小,差异越大。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不同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不同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承认差异,认识差异,尊重差异是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引导每个幼儿在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缩短水平上的差异距离。耐心等待,善于引导是因人施教的根本保证。要给予适合个体差异的介入方式,指导行为。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应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
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要及时介入,帮助,重新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幼儿遇到的困难,根据幼儿的需要采用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儿一起解决困难,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探索火花,使活动得以延续下去。
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摆好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位置,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让区域活动成为真正能够推动幼儿能力全面发展的平台。
下一篇:幼儿语言教育情景创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