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2012-11-02

一方面,综合性学院固然是我国高教资源结构性重组与师范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但另一方面,“初生之物,其形必陋”,在转型初期它们又是受冲击最大者。其近期发展师范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将来自外部与内部两大方面。

(一)外部挑战

1.教师教育市场“市场化”的挑战。世纪之交新中国由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后,我国教师教育市场将基本归属于两大势力范围:一是传统势力范围,即有着百年根基的势力依然强盛的定向封闭型师范院校系统,内部正在由老三级(中师、师专、师范本科)向新三级(师范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转型,其结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人才定向培养,专业对口,上手快;二是新兴势力范围,即已崭露头角、势力日猛且代表国际教师教育潮流的以综合性大学为龙头的综合性高校全面介入师范教育。从形式上看,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属于第二势力集团,但综合化尚欠;火候、学术水平弱、后劲不足是其先天性“营养不良”;而从历史渊源看,综合性学院又主要脱胎于第一集团中的师专、地市教院,但升格转型后却又虽有“师范历史之实”而无“师范现实之名”,故其近期如定位失当,势将喘息于上述两大势力集团的夹缝之中,处境较为尴尬。

2.全方位高教竞争与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一方面,综合性学院是在高教大众化日益逼近,高校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世纪转型,加入WTO后高教市场的国际开放,民办高教蓬勃发展的同时诞生的,国际与国内、公办与民办高校间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如何在一流研究密集型大学、一般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间的剧烈竞争与有序分工中安身立命,这对于这些新升格综合性学院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与挑战。因为专升本的结果是从专科的“佼佼者”转为本科的弱者,它们与那些老牌大学与学院比毕竟实力较悬殊。

另一方面,它们发展师范教育又遇到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从国际背景看,教师养成方式大致历经从自发的“模仿阶段”→通过师范院校定向培养的“教师职业专门培训阶段”→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生院举办的开放式“教师职业证书阶段”三个阶段。我们目前基本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即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高校办师范为辅阶段,而以综合性大学办师范为主、独立设置的师范机构为辅乃是历史之必然。在此师范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又伴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终身化、教师教育多元化、教师教育高层次化的整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并重与融合是其基本政策走向。故对于学校性质已经“去师范化”而学术又先天不足的综合性学院而言,便面临着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考验,这也许是其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发展师范教育相比所经受的最大挑战,毕竟后者至少有了一种优势。

3.学校无特定行业标识所潜伏的师范形象危机

校名所投射的社会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基本上采用“地名+学院”或“省际区域方位+学院”方式命名,前者如淄博学院、嘉兴学院、孝感学院、哈尔滨学院等,后者如皖西学院、渝西学院等。其共同特征是校名较为模糊,不象师范大学或学院行业标识明显,易于识别与认同;同时因宣传或社会认同问题,无形中易被混同为一些民办学院、地方自办大学,社会对其举办师范教育资质易产生信任危机。

4.国内无先例可援的困境

首先,作为一种近年诞生的新型本科高校类型,由于几乎是在近两三年内催生的,其发展国内几无直接先例与模式可循,大家都处于摸索探究中。其次,在新型综合性本科学院背景下如何发展师范教育更是开建国后师范教育发展之先河,故其难度与挑战不小。

(二)学院内部挑战

1.近期定位转型中“稳定师范性”与“去师范化”的决策冲突

本科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或文理学院的演变中,多数因政策原因尚未公开“明修栈道”而是以“和平演变”方式“暗渡陈仓”,即主要通过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突出师范特色之外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等“非师范化”手段,蓄势以待,相机而动。北京师范大学近期推出的"4+3"、"4+2"、"4+0"学制改革方案[8],便是向综合性大学“暗渡陈仓”的高招与信号。

而主要以师专、教院为班底合并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校名本身便已是“去师范化”了,目前正面临着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高校的转型,故其发展定位中便首先面临着两难抉择:近期是继续坚持、稳定与巩固其原有师范特色,中长期相机而动渐进式推进其综合性进程;还是以实质性融合为契机,全力加速“去师范化”进程,于近期破釜沉舟跳跃式推进综合化进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中长期向综合性大学挺进。前者代价小,风险低,周期较长,改革阻力小,稳中求胜;后者代价高,风险大,周期较短,且前景诱人,属险中取胜。至于综合性学院实际决策过程中本科层次高师教育究竟何去何从,结论自然是因校而异的。具体说来,其近期将主要取决于三种力量间的此消彼长:一是主要决策层中师范情感、师范意识与“去师范化”思想间的强度对比及其占主导倾向的基本政策走向;二是该院历史与现实中的师范势力与师范文化是否依然活跃与强盛;三是国家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师范政策走向及区域性师资供求关系。

2.近期生存危机的挑战

新升格综合性学院内部近期面临三大考验:一是日益逼近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及市场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现实考验;二是全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由单科向综合的双重结构性转型的考验;三是弱弱联合型高校实质性合并与融合的考验,因内部无一所本科龙头核心高校的凝聚、辐射与示范,这大大增加了实质性融合的难度与成本。整个学院上下近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乃是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大计,至于师范教育的定位、发展问题则在整体生存危机面前易被淡化被忽略,甚而有可能成为整合对象。

【参考文献】

[1] 199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情况[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19-27.

[2] 袁贵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趋向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0,(24):8-10.

[3] 薛天祥,杨晓江.台湾中师、师专向师院过渡的政策和高师教育改革[J].上海高教研究,1998,(4):51-54.

[4] 薛天祥.台湾高师教育发展概况与大陆高师教育发展趋势[J].黄冈师院学报,2000,(1):84-86.

[5]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命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0-16.

[6] 张辉,郭桂英.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上浮”、“下沉”现象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0,(3):58-61.

[7] 周洪宇,金保华,邬春芹.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2000,(1):53-59.

[8] 郑师渠.中国高师教育走向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4):32-35.

精品学习网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