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

2012-11-03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本文从多个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可持续发展 建议

ON THE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INSTITUTE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institute,tried to analyse the problems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shared my own opinion on its development with all the reader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Strategies,Suggestion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蓬蓬兴起,这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人才培养基地已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这是我国传统学制变革的重大成果。然而,几年来随着一批批人才的输出和社会对高职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一定的剖析,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以期对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一)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普遍存在着行政后勤人员超编,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的中等职业教师,且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很多教师已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高职生员的大量扩招,他们又不得不坚守在高职教学的第一线,合格师资数量更加紧缺。此外,多数教师对高职教育所规定的以“应用技术”为主,理论上做到“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加上适合高职院校的教材短缺,不得不使用本科教材,而他们对本科教材内容的理解本身就有难度,又缺乏内容处理的灵活性,因而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有的甚至干脆沿用原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由于知识的限制,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知识普遍过于浅显,导致学生对某些技术原理模糊不清,囫囵吞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普通高等学校调入了一些教师。这些教师具备较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一般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多年的高校教学工作所养成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一时还较难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加之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校园氛围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着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对生产一线和社会实践缺乏了解,因此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到良好的培养。为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也有不少的高职院校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但他们又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传授知识比较困难。

(二)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虽然每一所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熟知我国开办高职院校的目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办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这主要是某些领导没有真正明确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学院的管理、教学环节的运作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成,这些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对高等教育不太熟悉,加上有些领导的知识和学历结构偏低,对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管理经验,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案。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均不十分清晰。因此,对学院教师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对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学环节的运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这类学院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员,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是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3.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很多学院引进人才只是为了迎接评估,而忽略了对已有教师的规范管理,虽然原来中等职业学校留下来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很优秀,但随着学院的升格,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严格地说,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根本不能胜任高职的教学。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中,他们仍然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也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则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三)专业设置盲目,“产销”脱节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扩大高职的招生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和指导。我国高职的办学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它院校,不切实际地设置专业,或者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匆忙上马,尤其是缺少三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结果是学生数目大增,办学条件不足,有些专业不得不依旧按学科性教育运行,或者把高职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造成专业成了一个虚架子,造成高职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适用教材,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不科学

除了部分公共课与少数基础课可以选用相近的教材外,大多数教材、尤其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普遍欠缺,专业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相近教材或自编讲义来进行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很难评价。由于教材缺乏,加上师资的不足,教学计划的制定目标模糊,普遍存在着太多的不定性,有些高职搞“虚实”结合。“实”即第一年的教学计划是实的,这部分能够执行。例如,外语、体育、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不管什么专业都必须开,第一个学期就先开这些课程。“虚”即第二、第三学年的教学计划则有些是虚设,虽然有教学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临时调整课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课程还可随意删去不开,不能保证按教学计划执行,这种现象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很普遍。由于教学计划的虚实结合,课程体系也就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亦不明确,从而达不到目标培养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质量偏低,专业知识结构也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五)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条件很差,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有很多院校连基础实验也无法开出,更谈不上开设专业技能性的实验了。开不出的实验课时和无法落实的课程实训,一般采取增设理论课时的教学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另外,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的专业划分一般比普通本科要窄,非专业课时所占比重偏多,造成专业课课时难以满足,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相匹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毕业后若遇到行业不景气或用人需求量减少时,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建议

(一)改变落后的办学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实践性教学环节

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一样。学校的前途取决于学生质量的优劣,也就是说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诚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正呼唤着一支优秀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更加迫切的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如何尽快完善适合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改善实验、实践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和规范课程设置,真正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要急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如何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真正使用到教学第一线,首先必须尽快地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教学第一线。

2.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的必要过程。高等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生命之所在。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硬件建设之一,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必须加大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另外要加快与企业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管理的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职业岗位。

(二)吸取国内外的办学经验,明确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