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备课。学生在接受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后,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开展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的情况和教案进行仔细严格的审查、修改和完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具体指导和协助学生写好教案,组织设计课堂教学。
2.学生练讲。①讲前说课,每个学生登上讲台,正式讲课之前,先向全班同学和教师简略概括地说自己讲什么(内容),怎样讲(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讲(依据)。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强化对教法的研究和选用,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觉应用。②正式讲课,学生说课之后,开始正式讲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除了扮演学生角色认真听课以外,还要做好本职工作,随时进行指导,如维持纪律,处理因学生紧张等因素出现的偶发事件,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教学时间,等等,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任务。
3.组织评议。学生讲完课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进行教学评议。利用微格教学录像回放,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评议;评议时间可安排在每个学生讲完所教内容之后即时单个进行,也可在所有学生讲完之后,一并综合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态等方面。评议原则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但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三)总结。
在课堂模拟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首先是整体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然后具体分析教学的各方面及过程,同时还要重点评述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教师总结的过程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模拟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讲授,尤其是要补充和更正学生讲授过程中表述和理解不充分或不当的部分。通过总结,使学生和其他同学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三、模拟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与学双方实现有机统一。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现代教学最为根本和本源的特征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但是长期以来,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单向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被动地、无选择地接受,形成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学习风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因而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通过模拟教学,较好地纠正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消极被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发挥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实践过程中的备课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会自觉查询阅读参考资料,通过参阅优秀教师教案、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了解教学行为;认真刻苦地钻研和理解教材内容,研究教法,做好教学设计,完成教案,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过程,也是其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的过程。表面上看,教师主导作用被忽视或削弱;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存在且作用更大,它表现为整个实践的所有过程都必须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正如新西兰教师教育专家海伦·蒂姆勃雷所言:“判断教师专业学习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教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程度。”[3]由此可以说,模拟教学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教与学实现了有机统一。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长期以来,要求学生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上认真学习,专心听讲,并尽可能多地掌握教材中所阐述的知识和教师授课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兴趣增强,并能够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内容,主动查阅资料,丰富教育学知识学习。目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仍然是以教育学学科体系为框架的,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和概括,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学生为了上好课,备课时必须首先吃透教材,并在课外大量阅读相关的辅助资料,参考中小学优秀教师教案,才能做好教学设计,较好地完成模拟教学。同时,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还要通过书刊、网络等查阅教育学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准备,学生阅读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发现了教育学的实用价值,由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排除了过去“学而无用、学着好玩”的错误观念,加深了教育学理论修养,并能自觉地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和理论,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显著增强。
(三)增进了师生交流,师生关系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