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013-01-14

“网络礼仪”源于英语Netiquede,由“网络”(Network)和“礼仪”(Etiquette)组合而成。就现状而言,目前的网络礼仪主要有以下组成部舒:(1)问候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的起始中,问候和称呼对方时应遵守的规则。它表明的是某大学生A想与谁交谈,该怎样问候和称呼。可以说,学会网上问候礼仪,是大学生网民行为礼仪的初级教程。(2)语言礼仪,指太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语言表达应遵循的规则,这些礼仪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态度的情感。(3)交往方式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所采取某种交往方式时应遵守的规则。如许多网络就“规定发信者要写明信件主题”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交往方式礼仪。网络礼仪是在网络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与网络社会的特点相适应,网络礼仪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虚拟性、强制性技弱和普遍性等总之,网络礼仪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一个大学生如罘连这些起码的网德要求都做不到或不会做,很难相信他能遵循更严格、更高的网络道德标准。从人的直接交往,到电话交往,再到网络交往,是人类交往方式的进步和变化,与此相适应也要求大学生采用新的交往礼仪。

3、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互联网为人们自由地上网、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自由度。但是,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反之,必将受社会舆论的谴责与良心的自责。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网络问题,热衷于在网上冲浪的大学生们必须遵守网络道簿规范。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下网络道德规范:(1)利用网络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傲到网上行为诚实守信,不应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3)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4)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或泄露相关秘密:(5)慎重使用计算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6)科学选择网络资源,不应展览黄色或反动的网络信息。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改造人自身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和奉守网络道德教育的基奉原则及其规律,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投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一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

在电子空间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与在物理空问有很太不同.人将摆脱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物理实在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太的社会作用。这意殊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理论研究,克服过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倾向。将注意的焦点从纯粹的网络技术转向人自身,从“技术地解决”转向“伦理地关注”和”伦理的解释”,力求在开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明确地把以人为目的”的伦理精神注人其中,使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太于人的因素的伦理困境。在相关理论中更多地赋予网络行为以伦理的价值,使人一一机”系统中对机器的道德预设成为可能。同时,对信息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致的网络诸特性做出明确界定,揭示虚拟实在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从而将网络道德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相比较.理清前者所说的公正、平等、权利、义务、自由、保密等褫念与后者之间的共通处及不同点,力在已被广泛接受的传统道德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道德,同时又适度地加区别和赋予新的涵义,以避免由于概念新旧理解不~致而引发理论悖谬论。更进一步,可以尝试将研究的问题划分为具体问题(即在网络使用和运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交叉问题(即网络与社会其他现行相关联而出现的问题)和理论问题(即由网络道德问题而引起的深层欢的哲学问题)等层次,有系统、有秩序地分别加以考察而不致在面对大量涉及极广的问题时无所适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网络道德提升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的高度,使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完整的系统性。

2、加强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进行网络道德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操作,可以极大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现实已经证明,对网络中的非道德行为,仅以纯客观的态度、单方面的技术手段进行追踪侦查,收效颇微,具有加剧损害的危险。从本质上看,这仍然带有“人受控于技术”的意味;一味注重理论完美及奖惩力度的规范、公约也不足以形成网络秩序,且有可能助长对网络道德的“怀疑”和“规避倾向。耍在注重网络道德的深入人心、切合实际的同时,刨造具有普遍化、标准化技术背景的监督环境。这就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同时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循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烈压力以及违约责任。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将加入网络规定为一种好格,为获此资格.行为主体必须先行付出相应代价和做出遵守相应规范的承诺。在这种契约式的前提下,网络行为主体将不得不把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的层面加以学习、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此外,对目前许多暂时性的具体操作规范、网络协议.应努力避免规范之问的自相矛盾和规范自身形式的凌乱和内容的不合理。比较可行的做弦是将这些规范、协议忙集起来加以统筹编纂,重点放在其台乎现实和可操作性上。同时不可忽略,随着国际互联两络的普及.各种带有地域性局限的网络规范可能巳无法相应适用到其他区域。因此注重国际化也是赋予网络道德以可操作性的一种必然趋势。

3、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