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同时显示,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并未因为英语基础差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他们愿意学习;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融人性学习动机,目的较为明确。艺术生实践意识强。参与意识强;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组织教学。结合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现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学校统一指定的教材为主,同时增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及简易英文报刊阅读。在对补充材料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旨在提高艺术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理论依据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应该从Jackc.Rich-ards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即“路子(approach),设计(design)和程序(proed-re)来考虑,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
(一)路子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西方,是继行为主义之后出现的教育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近年来作为一种更能解释教与学过程复杂性的理论而为人们所推崇。它在教学领域引发了教学观念的变革。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原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意义(VonGlasersfeld1995)。它强调,学习者要在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Piaget1967):同时,它又指出,学习者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参与下,能够掌握他单独无法领会的概念和思想(Vygtosky1978)。
(二)设计
设计指如何通过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作用来体现教法所依据的语言和语言学习上的理论。实际层面包括以下方面:选择教学内容;学习者定位;教师定位。
关于学生和教师的定位,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认为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是参与者,应该与学生一样以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动,既能给学生一些指导,又能随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同时,根据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于教学材料的选择,我们依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imputhypothesis)。输入假设认为:1、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m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时,习得才有可能产生。即著名的i+1理论;2、语言的输入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至少与学习者的生活相关联;3、语言的输入只是外因。要使其转化为习得还须关注内因,考虑学习者的态度、情绪、动力、自信心等“情感因素”(affectivefactors);4、语言的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结合上述理论,在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的具体目标基础上,我们对课堂补充教学材料的选择制定以下原则:
1、材料内容选择与学生的艺术专业相关,或时事新闻、科技发明和世界趣闻、时尚等学生感兴趣、与生活相关的话题。我们希望能让学生在接触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地、真切地感受到‘英语’是一种能帮助他们获取信息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存在于课本上的死的知识”。从而调整他们对英语的认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近而激发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