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和引导上。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商务英语课程对学生都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即加入了对诸如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的评价,但大都流于形式。从评价的目的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过分强调筛选和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教育评价促进的功能。
就以上儿个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
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监管机制,完善专业建设的各个层面,还要制定科学的的教师考评标准。高职院校进行教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关注教师个体成长,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考评,是一个敏感、关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明确认识到看一个教师是否优秀,课堂讲授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课堂讲授效果会受到学生水平、接受能力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接受能力比较欠缺。考虑到以上因素,教学管理部门不能以一次评价结果作为唯一依据判断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仔细分析评价结果,既要充分肯定被评教师的成绩,又要正视被评教师的不足,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对被评教师提出的争议与疑虑,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只有使教学评价、问题反馈与解决形成闭环系统,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设置严格的质量要求。
(二)交叉学科: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
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的要求。从实际运用上看,英语既是工具和手段,又是商务内容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孰轻孰重,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具体把握。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强调的应该是英语语言在最基本的商务背景下的运用,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背景为辅,重在解决语言应用的基本问题。很多学者指出,商务英语课程是融商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应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这三个要素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应适当增加商务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在理解商务背景的同时将语言技能合理运用的能力。而商务英语高级阶段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并超越语言束缚,实现自如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沟通中,不仅要解决语言问题,更多的是能用语言解决商务专业知识问题。笔者认为,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普遍英语基础水平跟本科院校生源有较大差距,并参差不齐,同时学年较少,高职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实现前两个阶段比较现实。
(三)教师自身
1,坚定教育信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应该坚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能成才”,这就是高职教师也应具备的教育信念—尽管高职教育的受众基础较差。教师应坚定教育信念,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自主更新的前提。只有教师自主地从观念上改变了对自身拥有知识的看法,才能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主动地向前发展。
2.调整知识结构
目前,很多院校在引进商务英语人才时,都要求具备“外语+专业知识”的知识结构,即第一学历是语言,第二学历或更高学历是有专业倾向的金融、贸易、管理、经济、法律等商科领域。这样的人才引进标准能更全面地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也能尽量缩小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之间的缺口,同时为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供了方向。很多院校提出让教师走进企业,理论联系实际,并出台了教师在企业实习、培训等计划,让教师补上商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也是一个商务英语教师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3.加强教师合作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教师合作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教师从自我的小天地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这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合作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不断形成和积累。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任何教学的改革,其最终的评价都要落在学生的发展水平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其在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方法如下:增加学习阶段的测验;加强考试后的修改与总结;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如增加口语和听力测验的比重,改变以往侧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还如增加平时成绩权重或提高课堂表现的权重,促进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改进信息反馈形式:反馈信息不应是一个分数、一个对号,应增加具体的描述性的评语,使反馈意见更具体、更明确。’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