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3-01-18

教具既是学生获得知能的媒介,又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划沙为字到黑板板书再到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教具总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及教学的需要而不断改进和丰富的。在文言文教学中,科学运用各种教具,可以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以适时播放我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吟诵;学习苏轼《赤壁赋》时,准备一份被誉为“兰亭之一变”的苏轼书写的《前赤壁赋》,让学生在欣赏书法时品味文章,在欣赏文章时品味书法。把融视听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之中,其作用就更大。

2 提供“工具”

(1)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

一是介绍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摘自于文学长篇中的课文,如《鸿门宴》、《长亭送别》等:二是介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创作时有着特殊背景的课文,如《报任安书》、《六国论》等。背景资料的介绍,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学习兴趣。

(2)提供文本解读的辅助资料

一是提供必要的能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难词及翻译障碍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开始就把字词抽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或要学生开展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去探究某些字词的意义,而是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注释等辅助资料整体了解全文。二是提供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相关材料,如教学汉乐府诗《上邪》时,为学生提供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并进行对比赏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如诵读、评注、涵泳体悟、知识点梳理整合等。每个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乐学”效率

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教师教学效率低,并不完全是因为文言文难学,更主要的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未能把握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在“阅读期待”中,好奇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疲倦、厌烦,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多样化和科学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 从“读”入手

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应该尽量形式多样,如吟读、朗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

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人的心。

(2)听读

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3)诵读

叶圣陶先生在《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他还分别指出两种读法的特点:“至于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而“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诵读既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更是积累优秀篇章、积淀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

应注意的是,在“读”的过程中,“读”与“思”是不可分离的。朱子读书法中的“熟读精思”、“涵泳体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2 从“写”入手

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写”,忽视了“写”的乐趣。“写”作为一种表达,首先是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然宣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乐意“写”的,只是因为平时给学生“写”的约束太多,遏制了学生的这种天性。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改写